香港怎么评价周恩来?

关闳轩关闳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72年的春天,在经历了中美关系的起伏之后,尼克松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在华盛顿特区一座宾馆的房间内夜不能寐。他们正在思考一个困扰着他们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时,美国和中国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除了两国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外),没有任何直接沟通的可能。于是,美国便想出了一个“借题发挥”的主意:先由日本在联合国内提出一个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任副主席的国案,再以此作为起点,一步步让中国迈进联合国这个大圈子。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就这一提案进行了辩论和投票。令美国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提案居然在联合国获得了通过! 当中国代表站在发言台上表示坚决不接受这个提议时,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但美国代表却此时反其道而行之,她代表美国“婉拒”了这一提案。因为,按照惯例,任何一个国家当选联合国副主席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必须是英语或法语;第二是该国的第一外语必须是日语。而新中国显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

然而,就在美国代表正为自己找到的这道“护身符”沾沾自喜之时,她的同事却突然给她送了份大礼:来自国务院的一份短笺。在这份短笺中,政府告知美国代表:根据最近获得的情报,“有足够证据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重新考虑了它在外交上的立场,并且已经在事实上接受了作为一个主要世界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无疑是符合上述提案中提到的所有条件的。”

就这样,美国的如意算盘得逞了:新中国的代表被邀请参加了联合国的会议,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也投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选票。 多年后,当历史再次回溯到这段时光时,人们才知道这看似匪夷所思的一幕幕背后的真相: 当年主持外交部工作的乔冠华正是通过他的日本朋友田中角荣找到了尼克松并安排了这次会面。

而让我们代表赴约、并以拒绝一揽子原则来换取美国在联合国内提案的“智慧”恰恰来自于当时的新华社社长乔冠华的助理胡绩伟——这位日后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风云录》的作者在当时正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