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谁胡隐居?

能琬桐能琬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三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小隐于野”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一个例子是陶渊明。陶元亮是个官三代(他的曾祖父做过太守),年轻的时候也是过着富家翁的生活。但是陶元亮不乐意,他觉得这种生活不是自己追求的,于是开始了穷游——从江西到江苏到广州再到山东等地,最后回到了家乡。虽然最终他做了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小官,但显然这不是他的理想。后来干脆就不出仕了,回到家乡过起隐士的生活,每天喝酒写诗。

第二个例子是李白。李太白年轻的时候开始云游四海,到处留宿,可以说是有道无形,无迹可寻。但是他其实并没有真的隐居,因为唐玄宗曾经下诏让李白入京做官,李白也就去了。可见他只是向往隐士的生活罢了。 第三个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在大学的时候最崇拜的名人就是庄子,经常模仿庄子的举动来博得红颜一笑。比如下雨的时候不用伞,跑到雨中玩穿越;夏天在宿舍里光着膀子吃冰棍……后来他毕业工作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不想被家庭拖累,于是决定回到云南老家。他并不是没有钱,而是觉得钱多了是一种负担,还不如回云南做个“穷光蛋”呢!于是他说走就走,把自己的房产、车子都出售掉,用剩下的钱做了一个背包客,游遍了云南大大小小的景点。

可能你会说这三个例子都是古代或者现代的文青在装逼,和我不是一个档次。那我再说第三个例子。我的一个邻居,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道家思想。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驾着一叶扁舟,在长江上漂流。于是大学毕业就辞职了,花了十年时间来准备这个漂流计划。最后终于实现了,而且一漂就是几个月,经过各地上岸,最后到达了青海湖。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隐者,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所以说,只要你想,哪儿都可以是你理想的居所,哪里也可以是你隐居的地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