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归北京吗?

赵埕赵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97年以前,燕顺路还叫燕郊东路。1997年后才开始命名燕顺路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燕郊”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京郊”的“郊”字就是源自于此——“燕”的古字形就像一只飞着的燕子,而“虢”(读作guó)则是古代的祭祀用具,形状像鸟翼。《诗经·周颂》中有言:“燕及虢好射大子,燕伯射黄祖。”可见在周代的时候就有“燕郊”这个词了。

“燕郊”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版本和隋炀帝有关。据说当时隋炀帝想修一条贯通北京与南京的水道,于是开凿了通济渠,这条渠道从今天的江苏淮安出发,沿着洪泽湖向北经过今日扬州、镇江一带,然后在江宁湖熟镇附近接入秦淮河,最后注入玄武湖。由于这段河道途经今天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所以也被称之为江南运河。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挖了一条水渠,命名为永济渠,把通济渠和新开的引滦入津工程连接在了一起。这永济渠的位置正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不过这种说法有一个矛盾之处——今天苏州地区的水道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发达,因为下游河道被大量淤泥堵塞。这是因为宋朝建都开封之后,为了运送粮食等物资到京师,专门在苏州开了两条河道,使得这里的河道比原来的更宽,也更深了。

到了元代,为了从江南运输粮草到首都大都,又在旧有航道之上建设了京杭运河南北两段。既然下游河道一直畅通,那为什么隋炀帝开凿的河道会被称作“燕郊”呢?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燕郊”之称源于金朝。公元1153年金太宗召见张浩,对他说“朕欲自燕京至于中都四千里间,每止宿处,皆筑城池,以为警卫”,这里所说的“燕京”自然不是现在的天津地区,而是今天的北京一带。

张浩是金朝初期著名的建筑大师,他主持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府邸以及城防工事。他在给金世宗的奏折中说:“今自涿州纳帛路铺递至南熏门外,为长一千六百五十里;自良乡纳绒衣路铺递至内东门,为长九百七十五里。”所谓“纳帛路”“纳绒衣路”即是今之“南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由此可见今天的北京西部以及河北中部一带在当时还是荒芜之地。

张浩所说的“南熏门”就是现在的正阳门。由此向南,一直到南城根一带,在宋元时期还是沼泽湿地,俗称“南郊”或“城南隅”。再往南就是元大都的皇城了。 而当时的通州却已经是京城了,通州的州治就在今天我们西直门附近。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通州区被称为“旧通州”,而北京的西城区则被称作“新通州”。

之所以把今天的通州称为“旧通州”,是因为在此地发现了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和大量的瓷片,从而证实在此居住的历史要比北京的其他地区更为久远。 那么“燕郊”一词的由来应该和金世宗有关。此人即位以后,决心建一座京师城垣,以彰国威,同时还可以作为边防要塞。于是他从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就不断派遣工匠到今天的北京地区勘测地形,规划路线。

海陵王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是一个非常喜欢建筑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征募民夫,从今天的内蒙古东南部到北京地区的西山采集木材,用以建造宫室。他还从东北地区的松花江开采大理石,用于制作雕饰。这些工程让东北地区的不少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因此犯罪而被流放的人也不在少数。

公元1189年,金世宗即位后,开始了真正的营建都城活动。他命人在城南三十里的地方修建了龙亭,作为举行大典的地方。然后又在这里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打造梯子云梯,准备攻城器械。 同时,世宗又命令民夫在城北二十里修筑离宫,作为避暑的地方。这一带原为湖泊沼泽,所以需要开沟掘渠,疏浚积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代的史书中,对营建中都的记载颇不客气,认为此举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金史·卷二十一·志第十八》:“始,中都邑凡二十余里,城郭严整,气象宏大。世宗常躬秉旄钺,阅兵城下。然徒费帑廪,无足纪录云。” 所以“燕郊”之名应该来源于此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