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打到北京了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同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 日本陆军在华北和华东投入了十多个师团(含关东军一个师团),海军则出动所有战舰和潜艇,再加上空军的配合,对上海的国民革命军发动了猛烈攻击。 而此时,日军在中国境内总共也就十几万兵力而已。如果从面积上衡量的话,日本的每一战场其实只投入了不到一万的兵力——这样的兵力投送能力在日本陆海空三军的配合下发起全面战争是不可思议的。
日军的精锐部队基本都投入到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的争夺中,也就是说在华北和华东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日本陆战队、关东军基本上算是仓促应战的机动兵力。这些部队多是刚刚编成还未进行全面训练的新兵,战斗力并不强,而且数量上也远远没有达到满编的程度。
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近一百个师的兵力,战局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中国军队手中。为了重新掌握战局的主导权,并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中国派遣了很多知名人士到延安访问。其中就有著名记者斯诺。 通过访谈,斯诺觉得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并广泛传播了这一信息。而日军也认为八路军是其侵略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因此把消灭或削弱八路军作为侵华的重中之重。
为此,日军企图利用其在海空军上的优势,封锁晋绥边区的道路和交通,切断晋绥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然后逐步清剿晋绥根据地的八路军。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晋西北实施破袭作战,以袭击等行动打击日军,迫使日军重新分散兵力,回援华北和华中地区。
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1940年8月初,八路军总部下令发动百团大战。这次战役首先由八路军第129师率先在正太铁路沿线展开进攻,摧毁了日军在山西的阵地,使日军的“囚笼”计划受到沉重打击。随后,其他野战军的破袭战相继展开。
为弥补海军和空军力量的不足,陆军第5师团长坂田直三亲自率领第66联队的一个大队赶到华北,加入了对八路军的围攻。虽然日军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给八路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由于八路军灵活机动的战术,使得日军疲于奔命,陷入到被动的防守之中。
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百团大战以日军投降而宣告结束。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伤亡8.1万人,日军伤亡2.3万人。 不过,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场抗战史上空前绝后的血战中,日本居然没有占领中国的一块领土,没有抢走一件珍贵的文物!他们只能抢掠一些粮食、财物,甚至抓走几千名群众作为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