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坛在哪里?

练嘉珊练嘉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住在北京,对北京还算比较了解吧 首先明确一点,北京没有“望坛”这个地方。不过这个“望坛”倒是挺像北京的一个地名——五坛之一的天坛。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皇天、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其实应该叫祈年殿)。这里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大礼,王公大臣们都穿着礼袍,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帝京景物略》中描述的“展拜之仪”)。

至于“望坛”嘛……大概是作者为了叙述方便而虚构的地名了。因为作者说这地方位于“京师之东北偏”,而天坛恰好位于北京的正东。如果“望坛”就是天坛的话,那正好符合“偏”字的意思;如果不考虑方位问题的话,把“望坛”等同于天坛,也是毫无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望坛”就是虚构的地名。 当然,作为北京人,我也很希望能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来称呼这座古建筑群,因此我也做了些功课,查阅了不少资料。

据我目前的研究,这座建筑群最初建成时的名称应该是“祈年坛”。这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原本是用来祭祀皇天的,而祭祀的场所原称“坛”,《周礼》中有“圜丘祀天”的说法,可见古人建圆形的建筑用于祭祀。又根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春天进行大祭祀时“执瑞玉,载贽以朝”,所谓“执瑞玉”,就是拿着象征天子权力的玉笏(hu4);所谓“载贽以朝”,就是带着见面礼进宫见天子。这些礼仪在明代时都保留了下来,《明世宗实录》中记载嘉靖皇帝祭祀天地时“执笏,戴冕旒,着衮服,乘绣龙辇”,而且嘉靖皇帝还特别喜欢在这座方形建筑的角上登高远眺,所以这座方形的建筑又被称为“望坛”。(注意:此处“望”通“往”,有登上之意) 但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清人编纂的《日下旧闻》和《钦定日下旧闻考》都认为这座建筑原名“祈年坛”,原因是这里除了祭祀皇天时,还增加了祈谷、祈蚕两种仪式。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290引任弘宜的话说:“先农坛在东,祈谷坛在南。”任弘宜是康熙时人,所说的“先农坛”应该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这里原来是明神宗为祭祀神农而建的庙宇,又称“先农庙”或“神农庙”。清沿明制,每年春季亲耕前,皇帝都要到此祭祀,然后才到先农坛亲自耕作。

那么“祈谷”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时有粮库之称谓,如宋代的“太仓”;有粮食之称谓,如宋代的“斛”;还有贮米之称谓,如唐代的“窖”。这些称谓的本意都是指用来储放的库房或场地。

“祈谷”就是用祭祀的方式请求谷子丰收。由于古代农业文明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动都要举行两次,正月和五月各一次。正月祭祀叫“祈谷节”,五月祭祀叫“扫仓节”。“扫仓节”的由来是因为此时田野间稻子已经长成,农人们开始收割,为了防止害虫啃食稻穗,他们必须清扫仓库,准备充足的干草和麦麸,确保稻谷入囤。

既然“祈谷”用祭祀的方式请求谷物(主要是大米)丰收,那肯定要准备供品。《日下旧闻考》中记述“祈穀坛上供黍稷豆腐之属”,可见当时是用谷物和豆腐来做为祭品的。这种食品在现在北京的餐馆里还能吃到,不过加了菜汁做成五色米饭的样子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