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容易生女孩?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有趣,且和生物学、心理学都有点关系。 先说遗传方面的原因——X染色体的故事。 对人类精子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人类精子的DNA序列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并且与性别相关联[1]。其中,与性染色体相关的基因片段在男性精子中突变率更高(50%以上),而与常染色体相关的基因片段则更多(87%以上)。 这意味着遗传因素确实在决定孩子性别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可能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上限值大于102.6。 然而,这种由于遗传造成的性别选择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无论遗传如何,最终卵子中只能有一枚X染色体能够进入胚胎。也就是说,只要受精成功,遗传上决定的性别只能以“雌”或“雄”来区分。 而造成“女孩更爱妈妈,男孩更爱爸爸”的心理学原因则和“依恋”有关。
1992年,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编写了《分离焦虑》一书,阐述了他对于“依恋”理论的看法。这本书在当时可谓是引起轩然大波,被众多亲子专家批评为违背科学常识。然而,Bowlby的理论却被后来的无数研究证实了其正确性。 什么是“依恋”呢?它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情感联系。而这种联系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较多,玩耍时也是父母全程陪伴,那么在潜意识中就会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伙”的,和父亲则是要划分“敌我”的。而在原始部落中,孩子的性别也往往由母系来决定。例如,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就有“择父而孕”的传统,也就是在选择生育性别时,会考虑父亲的意见。 不过,现代的社会文化已不再强调“择父而孕”,而是倡导男女平等。但由于家庭关系,尤其是母亲的付出远比父亲的多,这使得女性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仍然处于优势地位。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内心对女性就更加亲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