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扶持日本?
战后美国将日本作为大国对待,确立了日本海外投资的特需体制,促进了日本资本和技术向海外转移和投资,日本经济开始腾飞。从6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所有西方大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美国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日本为美军提供“施政费”和“军事基地费”。美国对日本军事基地的投入远远低于美国本土水平,从而降低了美军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日本向美国购买大量军事装备,从而使日本经济成为美国新的兵工厂和出口市场。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债务国,日本的海外资产不断涌入美国,日本成为美国债权国,日本的经济战略成为美国的附庸。
在50、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在越南战争耗费了大量财力和人的,国力严重衰退,导致美苏军备竞赛此消彼长,苏联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为了配合“遏制”苏联,1972年7月,尼克松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确定了美日同盟关系。1978年“美日防卫合作委员会”提出了《防卫合作大纲》,把日本自卫队改造成“攻击能力现代化、多功能的武装部队”。同时,美国在1973年11月提出:“为了确保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日美两国要共同对付新挑战。”1978年2月,美国的国防部长通知日本首相称:“日本是美日联盟的支柱,为了应付新的挑战,日本将承担新的责任。”日本政府于当年年底宣布:“为应付新的挑战,将对现行体制重新考虑。”
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马上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并千方百计扶植和利用日本。50、60年代,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运动的发展,日本政界、实业界纷纷访华,改善中日关系的潮流已无法阻挡。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一方面企图利用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情绪阻止日本与中国交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调整自己对日本与中国交往的态度。1970年9月,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访日时发表声明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日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接触都不得有损于日本对美国承担的义务和与台湾的关系,我们理解这一声明是日本政府对日本的友好团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任何接触所表明的见解,我们对此是满意的。”这不仅使当时的佐藤政府摆脱了困境,而且确定了美国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态度。
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为了消除日本中一些人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实现日本人民的和平与中日友好的夙愿,1973年9月福田赳夫首相访华回国途中,日本各大媒体都以显要位置刊登了他所说的“要同邻国和平相处”、“要和中国世代友好”、“要用和平方法解决日朝邦交正常化问题”等重要谈话。为了达到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的目的,1979年2月,美国国务卿西尔茨伯格在参议院作证词时称:“美国认为中国是个潜在的强大对手,日本是遏制中国的依靠力量。美国重视美、日、中关系的平衡。”80年代日本的“科技立国”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科技主导权”计划的重要环节,是日本经济、科技战略为美国服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