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五行属什么?
“易经”一词,为宋、明儒所创用。在宋代以前,没有“易经”一词,只有《周易》,或称《周易古经》(指卦爻辞部分)与《周易大象传》(荀爽本为《周易文言传》)二书。至宋代,由于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等人对《周易》的重视与推崇,才形成了《易学》学派;这一学派重视研究《周易》的卦序编排及其卦交变化的规律,注重象数义理之学的研究,成为中国易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 他们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周易》,而称之为《易经》以别于《周易》的古经文,后世也沿袭了这种称呼。
但是严格说来,《易经》这一称谓是不恰当的,应称为《易》或者《周易》更为恰当些。因为《易经》这个名称是后人对于《周易》一书的一个概括性定评,相当于现代所谓学术著作的“名著”之称谓一样。但《周易》本身却并非一本专著,而是由上下《经》和《十翼》两部分构成的。从《经》文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古代占筮典籍,是对上古原始筮书《周易》古经的一种解说,它的产生当在《周易》古经之后,而非作者,因而不能视为《周易》的作者。 从《易大传》的性质看,它也是先秦诸子所著的杂论,非专门性著作,更不是《周易》的原文。因此,如果一定要将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易经》的话,那么也只能说《易经》是一个由《周易》古文经加上《易大传》组成的综合性的著作集。这样的书名显然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在使用《易经》这个词的时候,最好把它的限定语写上,以便使别人明白所指代的对象。
至于易的五行属性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水”,这是由它的基本构成元素“--”决定的。任何事物一旦有了固定的组成形式,它就具有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基本属性。例如人一旦具备了一定性别,就有了其对应的不同的阴阳属性。同样地,任何物质一旦拥有了确定的分子结构,就会拥有相应的固定属性——酸碱性等等,这是由它们的微观结构特性所决定。 “一”和“―”虽然都是阴爻和阳爻,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由一条横线分成两段的,后者则是由两条竖线隔开的。也就是说“一’是一条不连续的线段,而“-”则是一条完整的线段。由此决定了这两者的不同特点. 一的特点在于中间是不固定的,两端可以任意延长而保持不变形且不失其阴阳性质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它可以与任何其他的东西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东西而不改变自身的属性和性质。这就如同人的大脑思维一般,只要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可以不断地生出新的想法来而不影响其整体属性。 而“-”就不一样了,这条完整的曲线一旦与其他的东西结合就成了一个封闭的整体,再也不能随意延伸了。这样一来,整个图形就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逐渐凝固下来形成一个既定的形状而不能发生变化了;这就是所谓的定型化效应。而这种形态的变化也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属性”。 这也就导致了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一是不变性与流动性相统一;二是可变性。正是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特性使得“一”能够成为万物之本源。 正因为此,才有孔子所说的“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之说。 乾和坤之所以被视为《易》之本原就在于他们具备以上的根本属性:流动而又不可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