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五行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奇怪,如果是指五音的话,那么诗经楚辞汉乐府里的很多篇章都提到了“六律九吕”这种专业的音乐术语了;如果指的是五色的话,那五行说本来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所谓金木水火土是“五材”,也是“五常”,更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这里的金木水火土和西方哲学中的元素有本质上的不同)。
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描述是非常注重整体性的,所以往往通过几个关键要素的组合去描述一个概念或事物,比如阴阳、表里、上下、左右、前后等等都是如此。至于说到诗歌的五行,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的一种概括,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毛诗序认为国风大部分反映了社会下层的日常生活,“故国风谓之‘雅’曰‘颂者,言天下理暗得失而兴治乱也……风雅颂者,诗篇之体变风变雅者,正声之音变则为异,犹夷则下宫之类”,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们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周代礼乐制度进行了一种解释,他们认为,诗歌在表现内容的时候大致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而每个类型的诗歌又各有特点,其中风以国分为十五国风,包括很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平浅易见,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所以被称为“正声”——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风乎舞雩”的意思吧。
因此到了汉儒那里就把这五种风格直接与五德、五方之类的联系起来,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批评标准。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多少有点简单粗暴,毕竟一首诗的好坏是很难用风格类型来加以归纳的,而且就我来看,把“赋比兴”作为诗歌的根本审美特征可能会更好一些——不过话说回来,古人做学问讲究的是实用主义,就像我们常说“实事求是”一样,他们更看重的是对既有文化观念的解释而不是追求一种纯粹的美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