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的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中,甲的解释如下: 《广韵》古雅切《集韵》居亚切《韵会》吉雅切,音甲。《字林》指甲状缘。又十干之首。《正字通》凡文首之甲,皆借作甲。 所以这里面的“甲”字就是说的天干中的“甲”; “干”字的本义是“杆”的意思(如树干) 那么十天干的“甲”和“干”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 “把第一个东西去掉”,即“除去、排除”的意思。 由此引申出“第一”的意思——因为凡是排第一的,都是“去除了其他所有东西”剩下的唯一的东西。 所以甲午金命是“去除草木,露出金属”的意思。
《康熙字典》中对“午”的解释如下: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武主切,音午。《说文》本作𤄭。《徐曰》象形。《玉篇》五字之中,唯午独伸,馀四竖皆伏。故曰午也。一阴生焉,万物滋长。 所以说午为阳极,其五行并不是火那么简单。午中隐藏了一个未土,也就是阴阳交接之处,正是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因此午火并不单纯是指太阳之火,而是指阴阳交泰、万物萌发之意。 由此引出午火的另一层含义——“炎热”,这种火热并非太阳刚出来那种灼热,而是一种阳气充盈之后的暖融,就好像春天太阳下的土地,那种温软而潮湿的感觉才是午火应有的感觉。
全谷优质答主甲是天干之首,为十天干之阳性之首,代表着“开创”。古人认为甲木最盛是春天,在春天的时候,所有木的生物都出现了发芽、生根、开花等一派生机的现象,所以说甲木是一种生发之气最旺的植物,代表了植物中最直、最硬的栋梁之木,它象征着高大、正直、坚韧挺拔、百折不挠等等的阳刚之气。
古人把甲当做植物之初,即春天的植物,因为它是最盛的,代表着草木逢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形象,从这里也体现了甲木是代表一种阳刚之气很足的栋梁之木。
甲字下面一个去字头(去),表示了它有冲前、向上的意思,有一种想要冲决出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也因为如此,当甲木被囚禁的时候,便会怒冲而出,所以《易经》曰:“重刚难以,甚冲决之象也”(意思是:甲木在冲前的时候非常刚猛,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被囚禁,会破土怒出)。
如果甲木有了水的滋润,又能得其雨露,根深而叶茂,就会变得更加坚强结实,所以,甲木是一种很需要水来生助的一种木气。它不喜欢土来克泄,如果被土所困,就会急噪易怒、冲前冒进、不听劝说、好出风头,甚至会有犯上作乱的冲动出现。
“午”在农历中代表一种“阴火”,是一种象征着被太阳照耀的花草树木上的“阳木”的“华盖”。午字上面一横是天意的意思,两竖是被照耀的阳木,中间一撇一捺表示阳木的枝繁叶茂,下面一横表示土地。《易经》说:“南者大火,万物盛长……故午为火”。《三字经》上也说:“此六侯,周易出。作中庸,子思笔。”这里的六侯讲的是:乾、坤、坎、离、巽、震。
所以午者,火也,天之南也(南者大火),代表了夏天。所以火能生土,土实克之。火旺夏而衰冬,冬天是水旺之时,所以,冬火被水所压,有“冬烧不尽”的说法。
总的来说,甲午属于“阳木”和“阴火”组合的五行,“阳木”(栋梁之木,代表了春天的“直木”)被“阴火”(夏天大火,代表了植物的繁茂的枝繁叶茂的木)所笼罩,如果水来生助阳木和生火,会更加木旺、火旺,但是木旺、火旺容易克去土气,土被克则脾胃虚损,身体弱,气血虚,精神不能固守在内脏。
所以,甲午五行的命名,从易经讲,是属于木火土金水皆缺的一种体态,在周易叫缺象和少象,即缺少什么行,就叫什么“缺象”;如果多出什么行,就叫什么“旺象”。因此缺金,必须补充金(金属属金气,白黄相间的颜色属土气),才能弥补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