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五行是什么意思?
“锦”,是一个形声字,从帛,金声。帛为丝织品的总称;金又写作“金利”、“金字”等,是刀的本字,这里指其锋利之义(见《说文解字》)。 由此推知“锦”字的本义就是刀剁不烂的丝织品,与“绫”相对应,一般用蚕丝作原料(见《汉语大词典》)。在《诗经》中,“锦”即表示一种有纹样色彩的丝织品。
而至于人们把色彩华丽的丝织品统称为“锦”,则是在秦汉之际开始的。如《汉书·地理志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锦缋,绮文相间隔也;今之绣,其遗法乎!”此所谓以俗言之,则五彩交错谓之“锦绣”矣! 在汉代,人们常将“锦”与“绮”并举连用,以示华美之意。如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书》中有“夫建武之初,思匡夺汉,万里奉迎,献帝东都。当此之时,士女之乐犹填街陌,况锦、绮之类,于众不为多乎?”班固的【前汉书】也说:“上自天子公卿至闾巷少年亦争养望,士皆朱绿之采,锦襜褕,绣裆襦,斗鸡走狗,驰骋曲直,弋猎饮酒,画地而居。”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更是直接下令禁用“绮”,改之以“锦”。所以《晋书·舆服志》说:“魏文帝罢绮,改以锦。” 魏晋以后,人们常说的“锦”已经取代了“绮”的地位,成为彩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由于锦的图案组织复杂变化无穷,因而可以呈现多种多样的色彩效果和艺术风格。隋代杜公瞻对不同类型的锦作了如下分类说明:“隋文帝开皇初年,宫中有八等之制:一等曰轻绡,二等曰缣素,三等曰纨素,四等曰采帛,五等曰白纱,六等曰绫,七等曰罗,八等曰锦。” 其中,“锦”被列为上等,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明代,则根据宋代制度,重新制定了各类锦品的等级标准,大致是“重锦为上,细锦次之;细锦为上,花绫次之……”(见《明史·舆服志二》)。同时又将各种锦品进一步细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品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