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五行属什么的?
《说文解字》释“粒”为: 颗粒也,从口立聲。(段玉裁注:今人謂之谷粒是也) 清代段玉裁对“粒”的解释是正确的。但今天的人把谷物叫做“谷粒”了——这说明,古代的粒与今天的米、豆等谷物已经不一样了。这是汉字演变所致的。 “穀”在甲骨文中就是象形字,表示用杵臼磨碎粮食、制作粥饭的形象:
金文字形更加明显: 小篆字形由此而来: 从上面的字形可以看出,谷的原义指用杵臼制作的粥饭、食品。所以许慎认为“穀”是“禾熟”之义;而《说文·稻部》中解释道:“稻属。一曰穀也。”其实稻就是榖,也就是后来的粮。因为稻可以做成饭来食用,于是又引申出米的本义。 由谷引申出的意义主要有三:一是泛指粮食,如“百穀”“六穀”“九穀”(《论语·阳货》)等等。二是特指粟,即小米,一说高粱(见王宁《汉字学新论》)。三是量词,表示成堆的粮食,如“十斛五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斛也是量器,唐制五十斗为一斛。 “粒”从谷得声,显然是谷的引申义。那么它的本义是什么呢?我猜测当是米粒的形状。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从字源上讲,它不可能是表示谷粒之义的,因为在甲骨文的谷字里,还没有一粒米的形象。其次,如果“粒”指的是谷粒,那为什么它又可以用来专指谷物的颗粒呢?如“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283页)这句诗中的“粒”就专指谷粒而不是其他的粮食颗粒了。显然这里的“粒”是指它的形状像米粒而已。 因此,我认为“粒”是由形状像米粒的谷引申出来的,其本义就是指谷物或谷物的颗粒。它后来还进一步引申为各种细小颗粒状的东西,比如尘垢谓之“粒”、灰尘谓“尘粒”,再如沙砾亦称“粒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