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什么五行?
“五”就是阴阳,阳极生热是五,阴极生寒也是五,所以有“五行、五气、五味”等等说法; “行”表示运动变化,《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周而复始”这里的水火木金土和上面的阴阳是一样的,都是指事物的属性,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物,就像数学里的函数一样,它是随变量而变化的,我们把这个变量叫作“行”。这里的五行和今天的五行学说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古代的五行学说比较简单,就是认为万物可以分为五大类,每一类是由一个五行属性组成的,这五种属性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阴阳来解释(实际上用阴阳还解释不了)。
比如“五方”,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每一方向用一个“行”来表示,那么东南西北中就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的范畴。 五色,就是青红黄白黑,每一色属于某一行的标志,也就是说天青色属于水木,绛红色属火,土黄色属土,白色属金,黑色属水…… 五音,宫商角徵羽,各音属不同的行,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中医的五脏五脏六腑,也就是肝心脾肺肾加胆囊胃大小肠等,也可以分为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五脏具有五行所拥有的特性——“肝者,将军之官,主伐谋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脾者,太阴之官,仓廪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以平。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也就是说五脏具有五行的属性。为什么具有五行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古人把自然界中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所有事物都归入了五行,而这些自然物在经络脏腑中的映射,就是我们常说的“内五腑”“外五腑”(实际上没有这些腑),如膀胱属水,肾为水脏(其实两者不能完全分开),小肠属火,大肠属土,胆附于肝,为木性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