椤属什么五行?
“陀罗”的异名很多,古印度神话中被称为“罗哆洛迦(Rātraloka)”——“罗哆”的意思是“风”;《佛光大辞典》第2203页中,“陀螺”被注释为“轮回之义”。 “陀螺”(Roller)这个英文单词在古印度的梵文里写作“拉他得儿伽(rātagrīh)”“拉他得儿嘎(rātagat)”或者“拉他德儿嘎(rātadagat)”。这些梵文字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表示转动着的轮子或圆盘。 现代英语中的“rotation”(旋转)这个词很可能就是源于上述梵文词组。
佛教中,一切事物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轴而作圆周运动。宇宙万物包括地球在内都在不停地自转并公转。这种宇宙观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万物的循环往复是相近的。 在佛经中,常常用“轮”来比喻“生死轮回”。例如《立世阿毗昙论》(卷17·554c)中说,“如车轮之旋绕,或上或下,其数无量。此诸众生,轮回六趣,上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或堕恶道,受大苦报,数亦无量。”又如《佛本行集经》(卷20·686b):“譬如工师所作轮,其形无增无损,而能回转随意运。如是如来金刚持,所说轮义亦无增减,而能教化一切众生。”
除了作为象征轮回之义的标记以外,“陀螺”还被用来形象地表述“心”的存在状态。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如贤劫中诸佛出世,若入涅槃,其最后佛,名毗卢遮那。如是一切所有功德,我今皆得同于如来。惟一妙明,本心无念,如陀螺状。”这里的“陀螺”被比喻成“清净”和“定慧”的状态,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 《楞伽阿毗达摩》中,把这种“心如陀螺”的状态称作“平等、不动、寂静”。并说证得了这样的境界才能开始“转识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