叚五行属什么?
“叚”字,读音【jiǎ】,《新华字典》标注的部首是“亻”,实际上该字的部首是“宀”。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古代对假的通称:~装(zhāng)”; 《古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假也。或作‘徦’、‘叚’。”可见, “叚”与“假”通用,都是假借、虚拟的意思。
在古文字中,“叚”是一个形声字,从人,叚声。《说文解字》中有详细描述:“叚,借也。从人,叚声。读若贾。”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进一步补充说明:“今字作假。” “叚”和“假”的古字形是一样的,表示的都是假的含义。
“叚”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合集》收录有“叚”字刻辞多例。小篆书写的“叚”字,到汉代以后开始流行起来,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常用汉字的“假”字,最早见于战国古文。《荀子·劝学》篇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里的两个“假”字,都是借助的意思。这个意思后来演变为“借”字。
另外,“假”字还通“瑕”,指玉上面的斑点,引申为缺点、瑕疵。《楚辞·离骚》中有:“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王逸注:“佩,所以饰身者也。”再引申为装饰品。
由“假”的通假字“叚”演变而来的一些词汇,今天仍保存着不少,比如“假期”、“假冒”、“敷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