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字五行是什么?
《说文解字》释“宠”: 宠,慈也。一曰重也。从宀,从龙。 《玉篇》:寵,恩宠也。 清·段玉裁注:今字作「宠爱」、「宠幸」者非是。古未有此二字。凡言宠爱、宠幸皆後世之语耳。小篆「寵」字从宀部,不从竜部。「寵」之俗体作「寵」「寵」,則从竜部矣。至於古文「寵」从龍部,则与「崇」、「峯」无异。 古文字中,“宠”字的偏旁不是“龍”部就是“宀”部的字形。战国楚简中的“宠”,或者从“宀”,如: 或者从“龙”,如: 秦简中的“宠”字,亦然: 两汉魏晋南北朝简牍中的“宠”字,虽然形体有差异,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宀”部的字形;若非“宀”部,则是“广”“之”等形旁。说明这一时期的“尊”字,仍承袭着古文字的构型。
隋开皇十六年至唐太宗贞观年间刊行《大唐翰林集》时,“宠”字仍然保持着古文字的结构。如李世民的诗作《咏雨》: 宋代开始,“宠”字的字形发生了明显变化。宋本《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四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 元明时期,“笼”学普遍写作“寵”或“寵”(其中“宠”为正体),与“钟”、“恭”等字同。清代“宠”字依然如此。 现行的汉字体系中,“宠”字被定为繁体字,并认为其形声结构属于形符加声符型的字。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吗? 不对!其实“宠”字的偏旁应该是“宀”而不是“龍”。因为古文字和早期篆文中的“宠”字都是“宀”字作形符。 关于“宠”字的造字方法,《汉书•律历志》有云: 东汉应劭注解这段文字时说: 李阳冰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字: 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会意字[3]。这些说法都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