帻字五行属什么?
“帻”,读ze(第四声),繁体字为“幘”。 首先明确一点,“帻”作为姓氏时,姓的偏旁不是巾,而是示;当“帻”表示头上的巾时,偏旁才是巾。所以,“帻”姓的偏旁并不是“巾”——尽管它的字形像“巾”。 这个字的本义其实跟“尸”有关系——在古代,为死去的亲人戴孝是子女应尽的孝道之一。
《礼记·檀弓下》记载,父母去世之后,“子女子孙,为人子者,袒,裼(xi),踊,哀戚之甚矣。”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父母去世之后,做儿子的要脱掉外衣,光着上身,跳起来哀哭,这种哀戚的程度是多么深啊!这里的“裼”就是“脱衣”的意思——“袒”“裼”同义;“踊”是“跳跃”之意。为故去的人穿“縗绖”(cuī dié,一种粗麻布做的丧服)是孝子的义务;而“髽”(zhuā,用麻束成的发髻)、“弁”(biàn,古代男子戴的帽子,这里指梳在头顶上的发髻)则是为父母服丧时头发和帽子的形状。
“帻”原指头上的裹巾,后用来泛指一般的帽子了。 在古代,人们一般不戴现在的帽子上顶的小圆片。据传,只有囚犯和奴隶才戴这样的帽子。汉王充《论衡·书虚》:“夫囚徒作劳动,顶戴盆盎(一种盛水器)。”又《论衡·谴告》:“尧舜在位,山崩川涸。桀纣之时,风雨暴疾。此天之所以谴告之。天固不从人之欲也……”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夫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智慧灵杰之响。故词采绮错而不淫放,则文风清丽而雅正。”他的哥哥萧统《文选序》中说:“凡斯杂类,并显文章……或短韵偏奇,或幽辞宛转。句中有余味,篇末有余响。言如流水,语似玄珠。”可见,古代的帽子应该是比较宽的帽沿,而且可以折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