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五行怎么定义的?

况梓晖况梓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瑶”字的字义,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意为“帽”,引申为“戴帽的人”“侍卫”“贵族”等。到周代,王昭候的《琴舞》诗云:“瑶姬灵女,佩玉羲和。”这里的“瑶姬”指的是掌管弹箜篌、筑等乐器的女神。再引申,诗歌里的“瑶”字开始具有了“美”的意思;汉代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更是直接解释了“瑶”的含义是:“瑶,似玉之美者。从玉,声。”此后历代文字学家都认为“瑶”是指像玉一样美的石头或者玉石。其实这也是对“瑶”的误读。

我认为“瑶”字的原始义并非指一种具体的宝石(当然也不是指玉),而是指一种装饰品——这种装饰品应当是一种冠饰,或类似冠饰的东西,所以“象人戴巾之形”的“瑤”字才最有可能是它的本源。为什么呢?因为在商周到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瑶”字除表示“美玉”之意外,还常常表示诸如“冕”这样的帽子[1]。

先秦文献里经常提到一种名为“瑤”的冠,据说这是天子或诸侯举行重大典礼时所戴的冠饰。战国楚简《庄子·天下》篇中提到,宋元君“得周莽之文,观于冕而叹曰:‘彼,真吾瑤矣!’;《礼记·檀弓下》中记载,鲁国大夫季康子去世的时候,“服冕而葬”。孔子评价他说:“贤哉!”可见这“瑤”当真是像玉一样的美好。

除了表示“美玉”和“冠”这两个基本含义之外,“瑶”字还被借用表示其他意思,这些意思大多与女性有关并常与“女”字配合使用,如: 指少女:《古诗十九首》之六:“明镜照颜容,妍媸我意异。人生各有志,岂惟男女异?” 指未婚女子:《旧唐书·列女传》:“玄宗令画工图其形于扇上,命翰林学士杨炎题诗以赠之。诗曰:‘太液芙蓉未央柳,初晴晚日照宫楼。神仙自有神仙洞,长伴嫦娥住月宫。’” 指妻子:杜甫《羌村三首》之二:“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韦庄《菩萨蛮》词:“洛阳城里红楼独院,佳人见晚妆愁怨。” 指母亲:张孝祥《鹧鸪天》:“身是吾家事甚微,敢将忧愤作悲啼。” 古代的射箭运动用的箭镞也是用青铜或其他金属铸造而成的圆锥形武器,因其形状酷似小山,也被称作“瑶”。

祝松龄祝松龄优质答主

形与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哲学范畴。形是客观事物在客观现实中的真实表现,属于实体范畴;象是主体对于客观事物所感、所受的刺激信号,在大脑思维活动中形成的表象。

形是象的客观基础,象是形在人的意识中的主观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是运用形和象这两个特殊的哲学范畴来分析、掌握和认识事物。五行的形与象,是“以五材为五气,以五气为五物”的“五物”在天地自然界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具体物与物象。

五行之形,是在人的视觉器官中形成对世界的五色刺激信号之后,通过后天的经验性思维活动所把握的现实性存在,即“五材”在世界各个领域里五种具体的物质材料,或者说五种元素,如东方之木的形,可以是指实际存在的树木、舟车、花草以及具有“曲直”生长功能和特性的事物与质用;南方之火的形,可以是指实际存在的炎热酷暑、太阳、丹炉、灯火,以及具有“炎上”明亮、温热功能和特性的事物与质用。其余三方、三材、三形与之类推。五形即实际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

五行之象,是五行五形在天、地空间各自不同域界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之形象、气象、法象,如“东方曰木,言生也”,是木在春升之天所呈现的绿青色和升发的“生”象,“其虫鳞(甲)”,是对木之象的比拟。又如天之“寒暑燥湿风”五气之象,地之“金木水火土”五材之形。

天地之间,有物质的五行之形,也有形的五气之象。象是无形之形,无形即有形,无形为内蕴之质用之形,有形为外显之质用之象,如木有曲直生长之形,其象在物就具体表现于各种木类植物的枝干;火有炎上明亮之形,其象在物就具体表现于各种火类的红赤光焰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