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在五行属什么?

许梦瑶许梦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栗子”的"栗"字,繁体字為“栗”[1];簡體字由《說文》中的古文“栗”演變而來,字形雖然有了改變,但是字意和聲調保持不變。所以分析“栗”字的五行屬性時,需要對其本義進行解析。 《說文》中解釋“粟”的字形字意關係是:“粟者,嘉種也。从木,秀米所自生者也。”[2]段玉裁注稱:“粟者,禾也。謂之粟者,如稻而稱曰粟也。”可知“粟”古文字形表為一棵長滿果實的樹。 “粟”的本義是指水稻、小米一類的穀物。由於“粟”是“嘉種”的意思,所以後代詩文中常有“靈粟”、“仙粟”等詞稱贊這些可食用的植物。 《漢書·郊祀志》:“甘露降,靈粟生。”唐顏師古注:“靈粟,謂神靈之所食也,以比�黍之佳美。”

《列子·湯問》:“西極有人,離離鳥,一日而起息,一身而羽,翼廣丈許,目不能久視,細如毛发,生有飛力。”又:“東極之人,離離禽,日動風起,游水居陸,食草木,翼狹而短,目大而明,耳聰為音,舌為語,髮垂至頸。”

晉張華《博物志》卷三:“鶻,一目一喙,相並而行;鷹,一目雙喙,少見。”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應令》:“魚躍新池綠,鶯穿古树黃。月映星橋上,塵生寶炬房。露濯蓮開曉,風飄麥熟香。靈粟依農植,珍雞候寢興。”

宋王觀國《學齋占歲》:“風吹凍雪消,日照祥雲斷。靈粟自生成,丹桂隨晚綻。” “粟”作為穀物的意思,可引申出“光榮”的意思。《楚辭·離騷》就有“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歟?”其中“直”通“值”,意思是“香草”如今竟然變成了這樣!所以後世常把沒有變成“靈粟”的花草稱呼為“棄物”或“廢谷”。

隋煬帝《賜楊素詩》:“紫臺初禮獻,瑤池受賜飯。金盤露沾潤,銀燭焰虛展。苦竹園中動,青楓林下顯。流霞與翠鳳,並起飲中現。芳醪冒清瀾,紅燄熾堅釜。金爐逐馥裊,玉盌傳流饌。玄圃結芝艾,瓊樓綴羅綺。方壺綠酒巵,崑崙青玉觴。金波泛滟輝,銀海浮漚煥。沉檀熏夕靄,瀲灩溢瑤漿。百靈司宴饗,萬品赴清賞。齊歌《桃李圓》,盡醉歸儀范。”

唐白居易《畫鴨》:“紫鴛鴦、白鷺鷥、楓葉早秋微帶翠,梨花晚春嫩無黃。”元王逢元《寄鄭端敬主簿》:“風飄麥熟香,露洗蓮開早。幽谷長芝蘭,深巖茂松筱。棲遲樂琴書,逍遙任吟嘯。靈筍培芳根,珍雞候寢興。” 清朱彝尊《遊仙詩•擬陶潛》:“黃芽漸长出,灵粟轉成圓。”

故從五行言之,“栗子”的“栗”字属土。

郭钰耀郭钰耀优质答主

五谷,主要指稻、稷、黍、菽、麦五种谷物,也泛指粮食。栗字虽然也从“禾”,却不在五谷之列。不过五谷和栗子一样,都是“木”的果实或种子。五谷各有相配的五行属性。稻谷即水稻的籽,又称为“糯”或“粳”,性味甘、淡、凉而无毒,为江南人常见的主食。“甘先入脾”,所以按五味归五脏的中医理论,水稻归于脾脏,与中央之土相应。大、小“黄米”之“黍”和“糜子”之“稷”,性味甘、平而无毒,是北方的主食。甘味属土,黍稷又生于土、得土气,所以黍稷在五行中也属土性。

“菽”本是指大豆,后世也成了豆类总称,性味甘、平而无毒。北方人习惯以菽为粮和肉的代用品。肺腑最宜用甘味“补”,菽在五行中属于“金”行。“菽”是荚果,裂开后才能获得种子,金能克土,正好与五谷之王的“黍稷”对应。小麦生长需要凉爽湿润的环境,而且“芒种”前后种,霜降(寒露)前后收,正应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是“木”类植物,小麦的性味甘、凉而无毒。

“栗”字从木、从粟,“木”字下边加上8个“人”字,即“栗”字下边的“栗”,指栗子像人的心一样红且有多个分房。“木”又指栗树,有“白栗”、“毛栗”等。栗子味甘酸,性温而无毒。甘味入脾,有健脾养胃的功效;酸味入肝,有补肾强筋的作用。肝、肾、脾三脏属五行中的“木”、“水”、“土”,所以栗子为木、水、土三行之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