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金属什么器官?

竺千艾竺千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把世界上的事物归入五类,分别是金、木、水、火、土;相应的,人的体质也有五类,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脏”:心、肝、脾、肺、肾。而每一类都有对应的时辰和季节,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地养生。 子时(23点到1点)属肾,阳气开始萌芽,而丑时(1点到3点)属肝,此时阳气渐旺。寅时(3点到5点)属肺,卯时(5点到7点)属大肠。辰时(7点到9点)属脾,巳时(9点到11点)属心,午时(11点至13点)属小肠。未时(13点至15点)属膀胱,申时(15点至17点)属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属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属三焦,亥时(21点至23点)属胆经。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的分类,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一个时辰分为两个节段,每一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脏腑。同时,在特定的时节里,某一个脏腑还会相对强大一些。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说,在冬季这个阴气盛行的季节里,阳气就处于弱势。冬季是养肾的绝佳时机,而在一天之中,子时与丑时又是养好肾的重要时间段。

反之,如果违背了“天人相应”的原则,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补肾,或是用夜静更深的时间做剧烈运动,都可能是自戕行为——夏天本来就应该以养心为主,运动也最好在上午进行。

柏监军柏监军优质答主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称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有母子关系;肝属木、克土、乘水、侮火;心属火、克金、乘木、侮水;脾属土、克水、乘金、侮木;肺属金、克木、乘水、侮火;肾属水、克火、乘土、侮金。故有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又称之为相克、相乘、相侮。五行学说用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联系及病理变化规律。

五行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解释人体的五脏,以五行生克关系来揭示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关系。所以五行学说成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1、比类取象,构建五脏系统

古代医家根据五行的特性,将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相类比,分别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形象来描述五脏特性,使五脏系统与五行系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类比关系,成为相互一致的系统,五脏的生理机能也就可以用五行的属性和规律来予以说明。因此,在五行系统和五脏系统之间,存在着属性相同,运动规律一致的类属关系,而不是两者之间有着实际的物质关联,故《类经》说“身者,心之室也,心者,身之主也;四支者,身之国也,五行者,四支之变也”。

2、五行生克,揭示五脏间的相互为用关系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体,在这个整体系统中,五脏为中心,与脑、脾、三焦等密切配合,又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各部分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复杂的功能单位。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五脏共同执行机体的统一调节功能。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为用联系关系,中医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概括说明,这是运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系统相关性及联系性的基本点。这种五脏生克规律揭示的五脏相关内容,通过现代实验技术观察到的电镜水平及亚细胞水平的五脏间的相互为用关系得到证实。

3、五行乘侮,揭示五脏间的相互调节控制关系

保持五脏之间功能的和谐有序,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同时只有把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调节到一定的水平,人体才能保持生理平衡。因此,人体五脏系统中五脏间必须在有机联系中存在着一定的控制调节关系,使五脏的功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使人体内环境保持着稳态,使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相适应。这种五脏间的调节和控制主要通过五脏间的相互资生制约得以实现。而五行学说从生克承制的规律中具体阐述了五脏间的相互调节控制的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