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合什么意思?
首先明确一点,传统上的五行的相生相克并不是现代科学能够证实的。但古人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发明出了相生相克的说法来指导日常生活却是确有其事。五行不合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八字不合。 古往今来有很多记载“八字合一”或者“八字不合”的书籍。当然其中也夹杂着很多封建迷信的色彩。不过这其中还是不乏有一些有理有据,值得借鉴的内容。
1、阴阳平衡 一个生命体阴阳平衡才是一个健全的生命体。同样,一个命局阴阳平衡了运气才会和谐。例如,八字全阳的命局,一生很容易遭遇霉运;而八字全阴的命局,易犯孤刑。所以古人总结说:“阳见阳从,阴见阴从,阳见阴忌,阴见阳忌”,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2、干支相生 这种相生指的是天干生地支,或者是地支生于天干。通俗点就是“地支为根,天干为用”。举个例子比如“甲木生于亥月,乙木生于午月”等等。古人认为只有干支五行相生并且顺畅的人才会好运相随。而那些遇到相冲相克的人则事事不顺。 所以就有了“克者冲者不在其列,生者顺者是也”的结论。
3、流通有情 这里讲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流动的关系。古人认为如果五行流转有情而且没有阻挡的话是最好不过了。因此就有“流通有情,遇水则发”的论断。反之如果五行运转不通,那么就会“身心劳苦,亲缘浅薄”。
所谓的五行不合,也就是说五伦之道关系不合。五伦就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及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在《周易》中是将这些社会关系阴阳化了,而且也有一定的排序,比如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兄为阳、弟为阴;夫为阳、妇为阴。朋友一伦则有同气相求之象,是属于纯粹的阴阳和合之象。《周易》认为,如果出现阴凌驾于阳的事,就会产生不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系辞上》)如果“地卑”反高于“天尊”,“坤”就不可能定于“乾”;“贵”低“贱”高,是不可能有尊卑贵位的;如若“柔”动“刚”静,则不可能断其刚柔之气。
《周易》认为如果违背了这些常理,那么,万事万物就都乱套了,吉祥和凶险之类的预测也是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是万物的万象万形的变化,从而就出现不合的现象。由此可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这是《周易》中“五合”原则的产物。因为只有合(符合五伦的关系)才能“定”、“贵”、“断”、“聚”,才能吉祥如意,吉利通达。当然,如果“不合”就会出现“五凶”,即《象传》所谓“亢龙有悔”、“龙战于野”、“履虎尾”、“羝羊触藩”、“臀无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