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属于五行哪个排列?
“坤”字,从字面上理解,上面是广字,下面是士,即表示大地(母亲)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士(儿子),本义就是指土地、大地。 《说文解字》解释“坤”字时,首提“地也”;次言“厚也”;又及“柔顺”“巽”也;最后指出“牛声”。 “地也”——指“坤”为地理,与太阳月亮照耀之地相对应的地球陆地部分。
“厚也”——指“坤”是厚度大的,与山相比的广阔平原。引申指物质本身含热量多,有营养含分量足的意思。 “柔顺”“巽”也——这是“坤”在易经中的含义之一。指顺承,顺从之意。还有曲折行进的意思。《周易·乾》曰:“君子黄中通理,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他的气质风度就像黄色的植物那样柔和中正,表里如一,顺畅平坦而又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
“坤”的第四层含义指的是声音。《礼记·檀弓下》中有载,子张病笃,孔子往问之,子张刚要说话,孔子就离开了,说是“夫子待我以礼,我也不能没有礼貌”。子张死后,孔子去祭奠他,边祭边唱:“嗟乎!贞哉,子张!”(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哎呀!子张真是个守贞节的好男儿啊!”)这里的“贞”字,通假字,作动词用,指歌唱得端正而和谐。
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周易》的理论基础,也渗透到古代医学理论中。即干、坤、震、巽(xùn)、坎、离、艮(gèn)、兑,又称八卦图。由“——”阳爻 和“——”阴爻两个基本符号的组合成“八”种不同符号形式。八卦源于殷商之前伏羲氏时代,相传由伏羲氏所创,每卦三爻,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象,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古以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象天地雷风(云)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卦象以长短横线表示,八者又为六十四卦之本,为易学基本要素,后人每用以象征和解读诸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其卦象和推衍原则等有不同。《说卦传》中对八卦象征物象作了专门论述。
乾为天,故取象为金玉之质、贵重而有健行之德者,即“干为马”。其为物也刚健而有威仪,其性德也大而化物。
坤为地,地有生育万物之功,含藏诸有生命之物于土中,象诸物之至柔者,故其为卦为”坤为牛”。坤具有生养万物之德,其为物则至顺。
震为雷,春雷发动,震醒冬眠之木而萌芽、生长,且此际春雨沾濡,树木欣欣然,故”震为木”。又雷声之起惊心动魄,故取象为足,有惊动之意。
巽为风,风行无孔不入,木之有风为和畅,物之有风为摇曳。春有生发之风,秋有凋摇之风,故取象为入、为木。风行空中,无阻而达,有进退出入、回环无碍之象,故取象为绳直。
坎为水,其本象在下,行于地上,有险陷不平之象,其性则流动不息,有险陷而通济之象,故取象为水和沟渎。为陷落险峻,又取象为加忧,又因水之为用,有“处险而安”之象,故取象为舟楫。
离为火,其本象在上,乃炎上之物,故取象为日;日月同离之象,但以日为离,月为附丽。太阳为光明之物,又有杀伤之威,故取象为甲胄、戈兵。
艮为山为止,高岗之山,至静不动,而内有至止之德,故取象为止以示主静。高岗之山,又为坚固之物,故取象为兼山(二山重叠)之岩,又因山之出高而取象为手。
兑为泽,即水也,与坎为同类,但兑为泽(池塘),所取之象在上,有喜悦之象,故取象为泽、为少女(与坤之大地相比)。又有破损之象,故取象为毁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