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木对什么?
1、木生火 寅亥合,丙火居离位,为光明之象; 巳午未三合,丁火居炎部,为烈焰之火; 甲木生午火,犹如草木逢春,万物生机勃发,力壮势强。
2、火生土 寅戌合,丁火居墓库之地,有积蓄之意; 巳午未三合,己土居中央,为阳土,具有温暖,茂盛之态; 丙火克庚寒金,犹如太阳照耀大地,使金从冰冻状态转化为温润柔和。
3、土生金 未戌承,戊土居高位,有培植之力; 丑辰申酉围合,辛金居西方,得众土养育,其金坚实; 辛生癸水,土生金,而且金可生水,所以是有益而无害的。
4、金生水 子辰卯合,癸水居沐浴之地,有清秀之气; 酉丑亥三合,庚金居方隅之位,又为质具形态; 辛金生水,宛如金盆之水,清澈明净。
5、水生木 亥卯未合,壬水居绝地,遇乙木则滋生于池沼之间; 子水居子宫,用甲木如幼苗得滋养之。
生火,克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五行学说,世界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运动形式,阐明了一切事物五行相生相克的辨证关系。
以五行来概括天地万物的分类,在古代医学著作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而被历代医家广为采用的,则是《洪范》一书中的观点。《洪范传》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又进一步概括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敦阜,金曰键利,水曰凝止",以及"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中医五行学说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为根据,用以说明人体内、外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原则。
五行相生的次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第: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