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对应五行哪个呢?

霍雨东霍雨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我估计题主可能是无意中问出来,并不是认真研究过这些理论的。所以我的答案可能也不那么严谨。 就我有限的认知里来看的话,中医的五行生克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多维度关系(类似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而且并不是单一来源于《黄帝内经》,而更可能来源于《周易》和道家思想,并且被后世不断演化而来。其中《黄帝内经》起的作用更像是总结与归纳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如果非要深究起来,我认为嘴和肺的关系更大一些 。因为从生理功能上看,“口”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用开口,也是全身阳气最充沛的地方之一,同时还是元气的出入之处。因此口腔的炎症往往意味着阴虚火旺、内热过重。

口鼻作为吸清吐浊之用,与肺的功能非常相似;而且口鼻粘膜中的血管和神经都直接通向大脑、属于人体经脉的分支,因此鼻病往往会影响心病,口臭也常常伴随着口苦。 从外在表现看,疾病状态下人的嘴巴和鼻子往往会有异常的表现: 鼻塞、流涕、打喷嚏:肺阳虚,寒邪入侵;

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内热重; 咳嗽、痰液:肺热或肺寒,机体自我保护意识; 口臭、口腔溃疡:肝火盛,肠胃燥热; 食欲不佳、厌食:脾胃不和,饮食积滞。

张昭钰张昭钰优质答主

五脏与五行相类相应,以五行类比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五种不同质的物质相对应,称为五脏配五行,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其相应的五脏中医特性为:“心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它掌管血脉的运行、精神的愉快;“脾为中央土,通于湿气”。主要掌管消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为阴中之阳,通于秋气”。主要掌管呼吸,与大肠相表里;“肾为阴中之阴,通于冬气”。主要掌管骨骼、牙齿,与膀胱、胃相表里;“肝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主管肌肉,与胆相表里。

1、心

【基本概念】心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解剖学术语,指的是身体内器官的名称,心脏;另一个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中医学的心与心脏虽然有关系,但不尽相同。

【心之本然】中医学的心,是一个类似上帝和总统般的主宰者。《素问·灵兰秘典论》把心喻为“君主之官”,认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因此,心在人体内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心在五行属火,与夏气相通应,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主血脉、藏神。心通过血脉的运行,起到濡养全身等的作用。心主神志,包括了意识、思维、情志等,它是脏腑气化功能的总体表现。心主统摄血液,使之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它既维持了血液循环的充盈,又保证了血液只能在脉内循行。由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靠心血的正常运行来维持,所以《素问·四时神脏论》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在生理上,心与小肠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心主血,血属阴;小肠主化物,化物属阳,故而心脏与小肠是阴阳表里相关联的。由于小肠主受盛化物,分别清浊,把水液往上输布给脾,又下输于膀胱,故此,当小肠有病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心胸烦闷、口渴、咽痛、口疮等上热心火亢盛的症状和排尿困难、尿道涩痛等下焦不利的症状。

【心与志、液、窍、经络、体质的关系】心具有主血脉与藏神的功能,并通过其经络的生理作用,联系了舌、面、血脉,并在舌、面、血脉等处表现出来。在舌上能够体现出来的味觉,是心在舌中的生理表现。在人体液方面,血与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血的正常运行和心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血的循环有赖于心气和脉道,而血是精神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所以,在人体的精神系统,心主神或心藏神,在志为喜,在液为血,在体在脉,在窍为舌,在经络相合于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心的阴阳】从整体来讲,心以阳为主,心主血脉的功能以及精神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心阳的推动、温煦,但心脏的生理功能又是阴血濡养的结果。心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全靠心阴和心阳的协调平衡。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看到的阴虚阳亢导致的心脏病变,其表现形式为:形瘦、神疲、心悸、怔忡、梦遗、面红、口干、脉细数等。以上症状,中医称为心火亢盛或虚火上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