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五行上属什么?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五行属火。 中医理论认为,大地的五行为土,承载万物,孕育生命;草木茂盛,枝叶繁垂为木;江河湖海为水;天地之间的云雾为金;天空为火;土中石为土。所以,从五行角度来讲,大地之上,应建土木之房,室内要有草木装饰、花草点缀;江河湖泊之中应有亭台轩榭,以供游客休息;天上应有太阳照耀;中间应有燃烧的火焰,即要有医生“把火”看病的场景(古人把医官所居之处称为“把火处”);最高处应有供奉的神龛,祭祀神仙。整个建筑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一切,有能生长万物的属性,这就是最好的医院大楼的模样了!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层出不穷,但无论怎样,医学的本质不会改变——拯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病痛,这是医家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所以,现代医院的建造,仍应遵循这一基本的理念。
《内经》中对五方、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人类居住的环境处于天地之间,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保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但人体在不同的地域受到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偏重不同,其生理活动及反应也各具特征,在病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或规律,五脏也各有所偏。根据五方五脏的差异,选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运用五行学说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实践体现,也是预防疾病的思想基础。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具体论述了五方、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以砭石。故东方之域,天地之左,阴阳之所始也。西方之域,禀华(华音秀,下同)成纪,草木乃厚,五谷、六畜、果、蓏、是处;其民华食而脂肥,民趋财求势,其民不病而病逸,使能中此者,必不远野,故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西方之域,天地之右,阴阳之所收也。北方之域,寒闲朔漠;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其病生于内,治宜毒药,故北方之域,天地之北,寒暑积聚也。南方之域,奇邪藏之,兕、虎、蛟、蛇;有录而无纪,病皆为痈疡,其治宜微针,故其病生于内,治宜微针,故南方之域,天地之南,寒暑早至也。中央之域,故太一常过,反风干燥湿,沃衍天府,其民华食而脂肥,土著而势富,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其病生于内,治宜微针,故中央之域,天地合也。所以圣人不能生时与除害,而释人之常也。
东方鱼盐之地。东方临海滨,气候潮湿,潮湿的环境助长了水的特性,且木性喜水,因此形成了木气偏旺的地域特征。木属木,木在人体合肝,因此东方之民肝气较易亢盛。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旺则性情活跃、外向;肝旺则乘土,脾胃功能被抑制而降低,因此东方之人多消瘦,肌理也比较疏松。此外,东方食鱼以嗜咸味,易生痰热,热盛则易生痈肿疮疡一类的疾患。东方偏木,木受西方金的所克,因此可用金属制成的砭石来刺痈肿,以泻其木火之气。
西方“禀华成纪”,草茂五谷丰盛,为果实和畜类聚集的地方。人们所吃的食物很精细,营养充足,多肥胖,性情贪婪。这类人多为“富贵病”和内伤疾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借药物的毒性驱邪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北方寒凉,有千里平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多食奶汁之品,内脏易生冷而多患病。北方之域土厚,水湿之气较重,再加上气候寒凉,这些都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虚症内寒引起胸腹胀满,应以“灸焫”温热的方法治疗。这是因为北方禀受的属性为水,而水受南方之火的克制,所以,北方用热治冷是“以子扶母”的治疗原则。
南方偏热,且为沼泽湖泽之处,多种类的走兽、虫类、水生生物都在这里繁衍栖息。这里气候和暖、雨量充沛,易于发生外感的温热病和虫毒之害,而温热及虫毒极易化热生痈。根据“火主疮疡”的特点以及“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这里的疾患一般用“微针”逐邪热,使热盛之邪通过针所开的门户外泄。因此南方人患在外表的痈疡等疾病,用“微针”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