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在五行克什么?
这个说法不对,应该说“土能克水”。因为五行相生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五行相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土之所以能生成和生长,是因为它能包容和水(即土得水滋养),所以《黄帝内经》讲土的德是“水谷行”。
但如果水太多,土就无法自守了,这时候就需要火来调侯了,《黄帝内经》讲“土爰火”,就是说土喜欢火,有了火的照耀和温暖,土才能顺利生长。反过来也是一样,火太旺需要土来制约,《黄帝内经》讲“火郁土中”,意思就是火性太猛烈要压抑,而制火的关键就是土。 至于金生水,水生木,那是因为五行之中木代表一切植物,包括树木和在土中生长的植物;而金代表的则是矿物和金属,这种天然形成的东西都是先有土而后成型的。也就是说土木是在土中生长起来的。所以说“土载四方”。
最后,为什么五行里把金排在第四位,而不是第二位呢?这是因为金不是自然界的元素,而是人类对自然界抽象出的五个基本属性的概括之一,其它的四个属性分别是水、木、火、土。所以说,五行之中土居中央不是因为它是最中间那个字,而是因为它是自然界和人体脏腑中重要的物质基础。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中。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的发展。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朴素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生,相生相克达到了平衡则和谐。
相生关系的异常表现为相生太过和相生不足。相生太过则所生太过,所不胜必侮,如木生火太过,则火太旺,太旺之火必乘金而侮水;相生不足,则所生必然不足,所不胜必然来侮,如木生火不足。火不及,则所不胜之金必来侮木。相克关系的异常表现为相克太过和相克不及。相克太过则所不胜侮而乘之,如木不疏土,土壅滞不及,木势必横而乘土,即木克土太过,则反侮之畏金;相克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不胜来伐,如木亢不及,不能制土,土无所畏而反来克木,则畏水之木,因土壅而水难至,加之金乘其后,木势必枯槁,即木克土不及,则反侮之水来伐木。因此,五行生克的异常变化,其结果必然会使人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