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在五行属什么?
“席”字的字义,从甲骨文到现在,并没有明显的演变。 《说文解字》: “席,席蓐也。从草,喜声。”“蓐”指植物,如艾草、菖蒲;又特指“席子”。可见“席”的本义就是草编的席子。 金文字形(小篆),左侧的“喜”变为“彡”,字形与今天近似。
古代席子的材质,主要是竹木或者芦苇,但还有用草、用布做的席子。用竹子做骨架,外面裹上丝织物,就成了“竹席”。 用苇子和麻绳编织而成的席子,质地粗糙,颜色发黄,叫做“苇席”或“竹席”。 有用粗麻或细麻编织成的席子,称为“麻席”。 也有用蒲草编制成蒲席。
秦汉以后,人们生活富裕了,席子的材质也开始升级,有丝绸制成的“绡席”,用绵纱做成“绵席”等等。 除了上述由自然物加工制作的席子外,还有用手工绘制出的“画席”。
古人还将各种颜色的丝织品拼接在一起,制成不同图案的彩帛,用来制作装饰品或是制作成衣物,而“席”字左边的部首“艹”,就形象地表示了这些色彩缤纷的丝织品。 所以现代汉语中的“席”字,仍然保留了古文字形右边部分的“艹”和左边部分的“尸”,合起来表示“用草或竹等材料铺地的坐具”。 这种坐具,在古代还分尊卑贵贱。
据记载,天子之席八尺见方;诸侯七尺见方;大夫五尺见方;士三尺见方。而且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家都有自己专用的坐席。如果随便坐上别人的座席是不礼貌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谴责。所以古人说“君子之坐,必容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