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阳指的是什么?

卞钥熙卞钥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阳”在这里特指阴阳里的阳 2.《子平真诠》云:天地之道,以阴阳五行为其本。所以阴阳五行是天地之道的本体。 所以问的非常好,五行中的“阳”究竟是什么? 这个答案其实就在问题里——“五行”和“阴阳”的关系。 “五行”是由“阴阳”变化的。 水金木火土,就是水阴火阳金阴木阳土阳。 而“阴阳”的变化是有顺序的——老阴变成少阳,少阳变成阴,阴变成阳,阳变少阴……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在九宫八卦中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这正好对应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就是说如果给定阴阳,可以推导出五行;反过来,给定五行,也可以推出其中的阴阳。二者是互为本质的。

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五行中的阳是指五行中所含的阴阳。 比如,水木属阴,火土属阳。金水虽然也是阴气阴气阳气阳气中各含有阴阳,但是它们两个之间存在阴阳转化的关系,所以更接近于阴阳中的一个。而木水火土就不太一样了,它们是阴阳的中正平和,五行中最有“气”的那种,所以称之为阳比较好。 金虽属阴,但在五行中位置最下,而且从阴阳的转化来看,它离阴阳的最开始也比较近,所以也有点像阴阳中的一个。

3.为什么要有阴阳之分呢? 因为万事万物都具有阴阳两面。用阴阳来表示事物的两重性是最完美的表述方式之一。 在医学上,人体的器官分为阴阳,疾病也有阴证阳证之分;在天文气象上,晴天为阳雨天为阴;在政治社会上,领导为阳群众为阴……

总之,阴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而五行只是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或状态。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曾提到过,古人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生命体,而五行只不过是这个生命体的五个部分,也就是阴阳五行说的来源吧。

诸葛靓伊诸葛靓伊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世界的本源是气,这种气有阴阳两种类别。“易系辞”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这门学问是取象于物的学问,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是通过对宇宙间各种自然象的认识,然后将各种自然象抽象、概括,来阐释深刻的哲学道理。在中医这个取象类比的思维模式中,人体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生理功能运动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宇宙自然,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都是一个同构相应的类似物。

“易·坤卦·文言”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王也者,阳也。阳以统阴。”可见阳作为宇宙间阳性事物、现象的象征,它含有主宰、控制、推动等一系列能动的属性。反之,阴作为宇宙间负性事物、现象的象征,它含有承受、依附、潜藏等消极的属性。阳气运动是产生各种阳性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它较阴气更容易耗散。一旦元气因久病损伤,机体的物质基础极度衰竭,就会导致阳偏衰,出现所谓“阳气失摄”、“真气不固”、“荣卫不足”、“中气下陷”等等,突出的症状就是脏器和身体的下垂,以及脱肛、阴挺、尿失禁等。

五行学说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和性质类推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者之间存在着的生克制化关系来阐明脏腑生理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五行阳,也就是指归属于五行的五脏阳气。五脏是贮藏人体先天之精,主持生命活动的中心,五脏阳气衰败是导致疾病多变和虚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由于五脏所处的部位不同,内脏受损的先后和侧重点等不同,所以各脏阳气不足时,除了共同的畏寒、四肢不温、少气乏力、舌胖淡、脉沉细弱等症状外,还有各自的特殊表现。

如心阳虚损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自汗、肢冷脉微;肺阳虚损主要表现为咳喘少气、痰涎清稀、食少便溏、气从下咽、表虚自汗;脾阳虚损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不消化、不思饮食、气短懒言、四肢倦怠、面黄疲乏;肝阳虚损主要表现为两胁不舒、少腹下坠、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眩晕肢冷、阳萎精泄;肾阳虚损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四肢逆冷、小便清长、阳痿早泄、夜尿多、阴冷畏寒、精神萎靡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