厶五行属什么?
古文字是象形的,在甲骨文字中“厶”字写作“厶”(图1) “厶”字的象形是由两个人背对面向左走形成的。 《说文解字》中解释“厶”字道:“厶,邪也”,《论语·阳货》记载孔子的话,“恶徼以为知者,好徼以为智者”,意思是厌恶剽窃别人的说法而自认为是聪明的人,喜爱抄袭别人的说法而自认为是有智慧的人。
所以“厶”的本义为邪曲,引申假借为私的意思。 而在金文的“厶”字则又演变为像一个人向右行,左手在前作遮拦状(图2) 在小篆中“厶”字变成从私、从匕,即“贼”的初文,隶书将“匕”改为“乃”就成了现在的“奸”;又因盗贼都暗中行动,所以说“奸”是隐蔽地干坏事。 而“厶”的小篆写法则是从私的右部和从匕两部分组成,即“塞”的本字(图3),表示堵塞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厶”字的右半部分是“塞”的本字呢? 原来,西周中晚期开始,在贵族的棺椁上,通常都用铜器嵌进去盖口,这种铜器叫塞,它的形状就是“厶”字右部的形状。
所以“厶”的右部其实就是用作镶嵌棺木的塞子的形状符号,而不是“匕”或“刀”之类的兵器。 到了汉代,“厶”与“私”不再通用,但仍旧可以通假,如《后汉书·窦融传》中就用了“非公之宜”等语。
另外,西汉时期“厶”被用来代替“罪”作为罪名使用——这个罪名就是后世所谓“谤书案”——这就是“谤书”一词的由来。 这个故事还有一段曲折。 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忌恨淮南王刘安,于是诬陷他造反。
结果刘安自杀,太子被杀,全族被灭。但是查点刘安的遗物时却找不到谋反的证据。于是御史大夫张汤建议将刘安门下宾客的著作一律焚毁来定案——“诸所连引者,皆以谤书弃市。” 张汤死后,武帝知道他冤杀了很多无辜者,就追杀了他的家人。 田蚡后来也被武帝赐死,原因是他的病是巫师用祝诅的方法加害武帝造成的。
可见古代所谓的巫蛊之祸是多么残酷,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