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五行代表什么意思?
“米”,这个字在《康熙字典》里有16个注解。其中2个字跟粮食有关;其余都跟几何学有关。比如“米”字象形。本义指的是稻米的果实。但在这里不讨论“米”的本义了。因为关于“米”的字典注释里,最经典的一页要数“米”的第四注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米部》:
米,粟也。从豆,象形。此与菽通。豆之属,从菽省。凡米之本义,皆以菽、黍为之。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的这段话意思就是说,“米”的意思就是“粟(谷子)”。这种解释叫作“正名”。所谓“正名”就是确定一个字的本义。而这种本义通常是引申义或者比喻义的来源。
而段玉裁所说的“粟也”——也就是“米”的本义,其实就包含在两句话里——“指禾本科植物子实的总称”“特指稻子的果实”。第一句话里的“粟”和第二句话里“稻子的果实”可以互训。用现代词语表示就是“谷物”和“大米”。
所以,从字形上看,“米”是由“禾”和“豆”组成的会意字。“禾”指农作的植物总称。“豆”是盛食物的器皿。合起来的意思是,用“豆”装“禾”的果实。当然指的就是“米”啦! 那么为什么要把“米”的本义解释为“粟”呢?因为在古代,粟比米更重要。
汉儒认为五谷(特别指出的是这五种谷物都是颗粒饱满的粮食,而不是像今天所谓的五谷杂粮那样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粗粮)中的“谷”就是指的“粟”。孔子说的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勤于耕种,连最基本的粟都不能分辨。可见粟在古代多重要。
中国古代术数家将五黄煞星的运行轨迹和人的居住环境相配,创制出九宫八卦图。八卦即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种卦象,分别代表八个方位。在这八个方位之外又加上一“中”则合称九宫。九宫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每一卦象的组合都是一个阳卦和一个阴卦组成的阴阳鱼太极图。“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及其五行,即震东青龙木、兑西白虎金、离南朱雀火、坎北玄武水和中央土。由于乾、坤、艮、兑、离、坎、巽、震、中九宫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五吉神(亦称五方鬼)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及东、南、西、北四正、四维诸方;而中国古时候将天上世界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分别以东南西北四方配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乌龟)四大神兽来命名,且每方各为七宿来分配,并将它们与人间的帝王权威相附会,故八卦就代表了天罡之数,而二十八宿则代表了地煞之数。因为天罡之数是阳数,二十八宿是阴数,是不祥之兆,为避凶趋吉,人们把两数合一为72,表示吉祥安宁,再以72来配合“四神”和四方、四维等12个鬼方,用12兽来命名。这样,四方四角加上中央、12属相,合起来为17方,正好与“奇门遁甲”中的16字门加上甲字相配,这就是八门金锁阵的本源。
中国风水中又用“金乌”,“玉兔”等12只生肖动物来指代十二时辰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古人将这12只生肖和十二地支,十二时辰合为一体,用于表示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和十二个方位。再将12只生肖动物,以四兽为纲,每兽下分3支,青龙兽下分子鼠,卯兔,寅虎;白虎兽下分申猴,酉鸡,戌狗;朱雀兽下分午马,巳蛇,辰龙;玄武兽下分亥猪,丑牛,未羊。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四句口诀是广大江湖风水师的传世心得。
在中国风水学说中,东、西、南、北四方,各个有不同的守护神,这四大守护神,便是我们常说的“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是天的动物之名,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对星空的划分方式。古人把黄道分为二十八个星宿,由北向南分为四方,东方为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呈腾空飞龙状;西方为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如奔跑白虎;南方为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六宿,如展翅朱雀;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六宿,似行进玄武(乌龟)。这四方二十八宿即为星象,又称四象、四神、四灵、四方尊神。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五行中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四种元素。青龙,位于东方,代表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木的生生之气;白虎,位于西方,代表秋天,草木凋零,金气最重;朱雀,位于南方,代表夏天,烈日炎炎,万物向荣,一片火的红艳;玄武,是龟蛇合体之物,位于北方,代表冬天,北面水域大多冰冻,冰冻由水凝聚而成,最能容纳寒气。
龙、虎、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