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叫美国?
“美利坚”这个中文译名是17世纪时由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命名的,他游历了这个大陆后写道:“这个岛国(指夏威夷)的气候和土壤极好,物产丰富……当地人把该岛称为‘梅丽堪’,而把他们的国王称之为‘梅丽堪王’;当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入侵后,他们把这个名字改成了‘美利坚’。
《剑桥美国史》认为,尽管“美利坚”这个名字起源于夏威夷,但当地居民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描述自己的国家或自己的人民。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614年,法国探险队在密西西比河畔建立了一个定居点,由于地处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南部,所以命名为“新奥尔良”(Nouvelle Orleans)。第二年英国船只在河上游建立了另一个定居点,因为靠近新奥尔良,所以被称为“上新奥尔良”(New Orleans up river)。这两个地名合在一起就是“美利坚”。 那么“美利坚”这个名称是怎么传到中国并定型的呢?这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讲起。
1853年,美国派军队远征菲律宾,进攻马尼拉。次年,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天津,迫使清廷签下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在这期间,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输出商品,输入鸦片,并大肆掠夺中国的财富。随着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英美等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成为了“赤贫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同时出于遏制日本和在东方扩张的目的,英美相继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成立了“海关税收总税务司署”,专门负责征收关税和税收的行政机构、人员配备及一切经费都由海关开支。虽然只负责征税,不掌有政权,但也相当于掌控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英美政府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突破。1899年,美国向中国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后,遂于1900年联合其他列强一起出兵侵华,发动了庚子事变。作为战败国,清廷不仅赔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还被迫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允许美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可以看出来,美国除了拥有最丰富的特权之外,还实际控制了京津等地,对北京的宗室贵族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主要战胜国,乘虚而入,提出了让中国人震惊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企图进一步抢占经济和战略资源。面对咄咄逼人的侵略者,中国上下一片愤慨,呼吁抵制洋货。
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名字出现在中国报纸的头版——美利坚合众国!来自夏威夷的爱国华侨领袖何孟恒得知此事后非常激动,立即撰写文章发表在北京《晨报》上,强烈谴责西方列强的粗暴侵略行径。他在文中首次全用汉语写下了两个带“美利坚”的词句“卖国求荣”“无耻卖国”。这两个词很快传遍国内,成为人民唾弃和讽刺卖国贼的专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