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剃须刀便宜吗?
对于经常出差去韩国、日本的朋友来说,经常会忍不住采购一些日用品带回来。以大家熟悉的舒适度来说,在国内使用的毛巾、浴巾等棉织品拿到国外一用,这种舒适度的冲击感会格外明显。同样的冲击感也会发生在刀片上。以我们日常用的最多的双层安全剃须刀来说,国内普遍3~5元一片,韩国7~10元一片,日本大概20多元一片。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剃须刀/片的核心是剃须技术,对于安全刀片,就是磨削技术。刀片制造的第一步是冲压模具的制造,国内的高精度冲压主要还是依赖采购的美国进口模具。精度上不存在本质差距。第二步是冲压,由于刀片属于薄板冲压,国产设备基本满足要求,这一环节国产可以达到同样水平。第三步就是磨削加工了,刀片的锋利度在很大程度上由这一环节决定。在磨削工艺中,精磨是提升锋利度最关键的一步。进口安全剃须刀普遍采用金刚石精磨+平面磨削,国产的以高硬度合金精磨+平面磨削为主。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金刚石作为天然硬度最高的物质,其磨削工艺生产的刀片在锋利度上要明显领先。
除了以上几点外,剃须体验其实还与以下两点有密切关系:剃须角度和刀片厚度
剃须过程中,锋利度只保证了剃须的一半体验:剃须过程中不拔胡子。而剃得干净,还依赖于剃须角度与皮肤的贴合度。大品牌刀片由于其厚度上优势,在剃须角度上可以更贴近皮肤,剃须更加干净。
刀片的厚度也是影响剃须体验的重要因素,我们常用的双层安全剃须刀片是通过内刀片剃须,外刀片刮胡须并保护皮肤。在确保耐用性的情况下,内刀片的厚度越小,剃须的体验越佳。进口刀片普遍采用宝钢等高精度基板+厚度仅为3~5μm的电镀层工艺,国内出于成本考量普遍采用25~50μm的电镀层。更小的厚度,给锋利度和剃须角度提升带来更加宽余的空间。我们常说的“不伤皮肤”,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内刀片的厚度优势。
虽然国内的产品品质很难与国外相提并论,但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安全剃须刀来说,3D电火花放电技术,国内国外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吉列”为代表的国外产品与以“荣事达”为代表的国产剃须刀都已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