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字五行属什么?
“脩”,篆文作「」,本义为长条形的肉食,即后世所称的「脯」或「脩」,《说文》:「脩,肉乾也。从肉,攸声。按古脩脯通,後人別之。」徐鉉等引《周礼》及《詩》、《禮記》諸書為證;金文作「」「」(《集成》4265),從肉從攸聲,可見其上古讀音當與「脩」無異。
「脩」又為古代長者對自己的稱謂。此義見於《說文》:「脩,長皃。從身攸聲。」徐鍇注曰:「德脩然則身長矣。」段玉裁亦引《詩·衞風》作證,指出「脩」為「身之脩者也」之省,可知「修身」一詞早在西周已然出現了。由「身修」自然還有「家齊國治天下平」之意。 由此再引申而為後世所謂的修復、修理之類,如漢代已有「脩車」之語,《史記·陳勝項羽列傳》:「今君起義兵,號皆誅秦,戰勝則士強,士彊則復故,此乃滅秦之本計!目前縣吏苦惡,此來告賢立君者,將相之屬皆可讓,請君選其賢者,使畢盡忠。後雖欲為官,尚可得哉!」
在當代,我們已很少使用這個「脩」字了,取而代之的是「修」和「繕」。前者多指修補,後者一般表修理、整備的意思。這兩個字的本義倒是差不太多的──《說文》:「缮,續也。従攴閒聲。」清代段玉裁就認為「修缮」是同源詞兼雙關詞,因「修」有「續」義,「缮」又有「補」義,所以才有了「修缮」這個雙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