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五行和修五行属什么?

代天琰代天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关于五行的起源 五行之说由来已久,是古代先民的一种世界观、自然观和社会观念的体现。“五行”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甘誓》中的“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句中,在战国时代成为各学派讨论的对象,比如儒家的荀子认为“五行,谓金木水火土也”(《荀子·非相篇》);法家的韩非子则说:“五行,四时之道也,君臣父子之义也。……是故辰极奉天而临曜四时;水府侍地而顺三光(《韩非子·内外篇》);墨家也认为“五行,五帝之功长”(《墨子.经上》)。到了春秋末期,子思的弟子、曾参的学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的学生告子已能对五行做出比较系统的解释,他认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孟子.告子上》下)。这种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为基础、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认识体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关于五行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五色来说明五行的来源,另一种则是以五声来解释。 从上古时代的甲骨文来看,行与声通假(见金祥轩著《金文诂林补》卷124),因此从这一点看,则以五声释五行似乎更为合理一些,但这也只是后世的说法而已。

二,关于美与修 上面提到了五行是古人宇宙结构的基础理论之一,那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也可以运用到人身上去,以此可以推导出人的身体特征,比如肝属木,那眼睛就象树一样要远望才能生长得好。于是就有了修眼。又如心脏属火,那就需要多运动来保持它旺盛的火力,也就是“动以养火”了。所以才有了修心。再如肾属水,就需要经常去滋润它,这就是所谓的“养阴以滋肾”。由此产生了修心,等等。 在这些观点的背后都有其社会背景。比如说“目远视”这个观点,产生的原因在于古时候没有文字来传递信息,人们只能通过观察鸟兽来推测周围是否有敌人或者野兽接近。因为动物的眼睛往往都长在头部的前方且能够进行大范围移动,这就使得它们的视野特别开阔,便于察觉到敌情。因此古人就认为眼睛应当象飞鸟那样能够四顾,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至于"养心宜静"这一说就更加明显不过了,因为在那个时代,劳动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因此人们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体质比较弱,容易生病。再加上当时的社会不稳定,战争频繁,人心惶惶,这就更需要加强心理建设了。 所以五行也好,修身养性也罢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很难有时间去进行这些繁琐的锻炼活动。而且古人的很多养生方法都不符合现代人的生理特点。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把注意力转移到饮食上为好,毕竟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搭配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的话,那么就能够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啦! 三,美与修的关系 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由“不丑”而来——这是根据周朝礼制规定来定义美的标准:人只有做到身、心、言三方面的完美才可以称得上是“美好的人”或“美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美不仅仅是指外形上的美丽漂亮,更重要的是指心灵与思想上的优秀品德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气质。 而对于现代人而言,审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感官刺激层面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当中去了:我们不仅希望自身能够拥有姣好的容颜外表,更渴望内心世界也能够呈现出一片纯净安宁的景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在闲暇之余选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或是参观艺术博物馆而不是单纯地去逛街购物或者玩游戏看电影的原因所在了吧! 所以说,只要我们能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很用心很精致的话,那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喔~ 当然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美美哒的小技巧和小窍门呢?那就赶快拿起你的小本本记下来吧O(∩_∩)O哈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