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字五行属什么行?

邓贤君邓贤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甲骨文来看,“玺”字的字形由两个“土”和一个“只”构成。 “土”的本义是指泥土、土地,引申为凡与大地有关的都可以称之为“土”; 《说文》曰:‘地之散气也’;又曰:‘土,地之色也’。”(许慎注)

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土’或曰‘地’……盖二端也。”可见,这里的两种说法是互相渗透而不可分的。 “只”表示的就是一只脚,也可以理解为脚印。所以“玺”的意思就是脚踩着泥巴留下的足迹,也就是皇帝在土地上行走的印记了。这就是“印”和“玺”的由来。

2.《释名·释武器》云:“印,信也,所以信文字也;玺,益也﹐封物加印启之益也"。 由此可知古人在进行各种文书交流的时候都会在上面盖上印章以示凭证。因为这种用途的需要,“印”渐渐就取代了“玺”成为其通用名字。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想摆脱汉室的影响,改朝换代,于是他下令用“印”来代替之前的“玺”。从此以后人们都习惯称“印”为“玺”,并且不再使用。只有皇家还在使用这个字。因此它就成了皇权的象征。

3.现代汉语中“印”已经取代了“玺”,成为了它的通假字。但是古代的许多文献资料还有“玺”的记载,这些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始皇心中大悦,将李斯上书的内容刻在了石头上,立秦陵外。后世之人皆称其为《碣石颂》。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四海之内,各牧其民,各保其国,以承天子,谨守宪令,不敢触犯。诸上书者皆缄其口,而以待制。皇帝设爵五等,封功臣,世治世乱,功以为官;能者居上,劣者处下……” 但是后来有人发现这篇奏章上的字体有些不对劲儿啊!怎么看都像是在模仿小篆。这肯定有问题呀!于是就请著名的学者整理出一篇符合史实的小篆文章出来,并将它们刻在另一块石碑上。后人将两块石刻分别命名为《峄山碑》和《泰山刻石》。从此之后便有了它们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还要保留一个“玺”字呢?

首先是为了区别,其次是为了彰显历史的久远感以及庄重感吧! 毕竟它是历代帝王专用字,是权力的象征嘛! 在一些古代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关于此字的用法。例如“奉诏即位”中的“玺”指代的就是皇帝专用的玉玺;“玺绶”则是帝王所佩带的标志身份等级的丝带束结形制之一等等......从这些词组当中不难发现当时人们对于“玺”这一名词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有关它的史料基本上都会沿用原来的写法----“玺”而非“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