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五行是什么?
“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属性。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这五行之间的关系犹如相生相克一般永恒不变且相互影响。 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东方为阳之初升,西方为阳之落山之气;南方为阳中之阳,北方为阴中之阴等等……这些观念的形成来源于《易经》所阐述的阴阳五行学说。
而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金代诗人王若虚在《滹南诗话》里论述了五行的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遗漏任一元素,否则就会出纰漏。“五行者,乃天地自然之理,生杀成毁之数。水始火终,木有金克,土生亥水,此其一定之序,不可易也。” 大意是说,如果水在木之前,那么木就会被冰封;如果火在土前面,那么土就会被烤干;如果金在水下面,那么水就没有源头等悖论都会产生。 古人用这种五行相克相生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万物都能在此找到归属。
比如,在气候方面,《黄帝内经》就用五行学说阐述了季节气候变化的原因:“春生发,夏炎热,长夏湿,秋干燥,冬寒冷,这是自然的规律。” 又如在医学方面,中医理论中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表症状、脉象、舌象以及精神心理变化等归位于五脏,再用中药或针灸等方法调补脏腑,消除病患,这就是通过五行学说来实现的。 再如,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中,我们常能看到五行的身影。古代有“五行大鼓”、“五行锣”,现代有“五行刀”、“五行枪”等等……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试图用抽象的思维模式将世间万物进行归类,由此找到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并且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即所谓的“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