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萱属什么?
“五行”这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很普遍,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其出处和本意。其实,它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 “五行”的原意是指五种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参见词条:五行学说)。它们不仅是最原始的物质基本元素,而且是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 如,在五脏之中,心居上,为火;肝居中,胆附于肝,属木;脾处于中央,胃隶属于脾,为土;肺居上部,大肠附着于肺,为金;肾居下部,膀胱隶属于肾,为水。
此外还有六腑,五脏+六腑=五脏腑;四肢则由五体演化而来,即骨为金,脉为水,皮为木,筋为土,肉为火。 五季则由四季衍生而来,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长夏为土。 甚至人的血脉也分五行,如“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肺行血”“肾生血”等。
除了作为构成元素的五行之外,中医学中的五行还用于说明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自然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也是由不同性质的物体构成的。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这些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并由此而引申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次序和“水木火土金水”的成象顺序。
当然,这仅仅是就五行的基本含义而言的。中医学所使用的五行学说,既包括了五行的本源意义,又包含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之为“阴阳五行学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创造之一,也是中国中医药学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