嫇五行是什么?

屠亚仙屠亚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嫇”字,《说文》无载。《玉篇·女部》载:“嫇,目皃(貌)。”又载:“嫇嫇,小貌。”并引《诗·周颂·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始耘青黍,惟莠萌芽。聿怀多福,入我堂室。粲粲眉目,发发鬓髭。” 清段玉裁注云:“《释诂》曰:‘偲,才也’。则眉目谓之偲,言眉之色状如目之色也;鬓髭谓之苗苗者,言其色形如幼苗之嫩而尖细者也。”可见“嫇”“苗苗”均为形容眉毛、眼睛的样子。

至于这个字为什么写作“嫇”,清人俞樾在《古文字 structure 疏证·字构疏证三》中推测道:“此字盖本作‘苗’,‘苗’俗作‘朙’。明者,日月并列之谓也。目有日月,故以明为眉。” 俞樾的话只是猜测,不过这条材料倒是可以和“苗苗”的意思互相验证——人们经常用“眉目清秀”来形容容貌俊美的人,但若真把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比做幼苗,未免太夸张了些,所以只能是“眉目像幼苗一样又细又嫩”的意思。而“苗苗”一词正是形容这种细嫩的眉毛和眼睛的。这样看来“明”字作为“眉”的意思来源于“苗苗”的“苗”。

然而有趣的是,“苗苗”的“苗”本来读作miào,是形声字,从艸,苗声。后来才借用于表示“幼苗”的“苗”。这也可以理解“明”字本义为“眼珠”,而后才借用来表示“眉毛”——若是“眉”的字形源于“明”字形,倒反而奇怪了。 那么“嫇”又是怎么回事呢?清儒马骕在《绎史》卷五十四引南宋罗愿《尔雅翼》:“女字未详。今人家画妇人,略施淡墨,双目的样子,名之日眳。《列子》‘瞟眇迷离’之音,即从此出。”

原来“嫇”字的形体还保留着古文字的形状。而“藐”字也保留了这个形状。“藐”的本义就是“眼睛眯成一条线”,引申为“小”。 所以“螟”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míng,指一种害虫。另一个读音shǐ,指女子娇媚的样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