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几画五行属性?

强文昭强文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字源字形看,从宀,成声。宀是象形文字,本意就是房屋,所以与字相关的字体中均体现为有屋顶的房子。这个字在古文字中是个异体字,偏旁作宀;小篆字形作;隶书演变至今,写成“成”。 《说文》解此字曰:“成,遂也。”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义是指建筑物盖好了或者事情成功了。当然,这些含义都与“成”的本音shéng有关。

但是古人造字是很神奇的,有时候一个字的不同发音会有不同的字形,这就是所谓“音变字”了。这个“成”就是一个这样的字——当它读chéng的时候,写作“成”,而当它读shéng的时候,写作“盛”。那么这种读音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呢?根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所示:“今俗别作盛,非是。”就是说,现在人把“成”字写成“盛”字,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世俗”会这样写字呢?因为“成”和“盛”在今天都有shéng这个读音,而古人没有区分声调的标志,因此这两个字在古代就都读作shéng。不过“成”多用于名词、动词等,“盛”多用于形容词,它们的语素性质完全不同,所以不会出现混淆。(这里我偷懒没写繁体字,事实上“成”和“盛”在古代都是左半结构右半部分的字)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这个“成”字原本读shéng的话,那它的五行属什么啊?有人说是土,理由是因为房屋是土做的。然而问题是古代的建筑材料可不止土木这一种呀!而且“屋”作为建筑物的通称也不止土建的房屋哦。比如《楚辞·招魂》:“阁道穹隆,屋漏尽涂。”王逸注:“以铁皮覆屋,皆涂之。”这里的“屋”指的就是带顶的马车。又比如《庄子·秋水》:“庄子持竿处其间,意甚闲。”“意甚闲”的“意”指的就是渔民的竹木楼。可见用土比喻建筑材料的狭隘啦。我的意见是这个“成”字属金。理由如下:

1. 古代建筑用材丰富,不仅有土木,还有砖瓦、石头甚至青铜器,而这些金属材质的房屋在现代汉语里普遍被“拆”字表示,如“拆房”、“拆墙”、“拆字面”等等,“拆”的古字就是“坼”,左边就是表示分割的“刂”,故汉字中带有“刂”的字大多与拆除相关,如“刺”、“析”、“刑”等等。

2. 这个字当它读chéng时有房屋的意思,如《诗经·周颂·有客》:“既有酒食,展祝厘之用;既醉而出,并受福。”其中的“出”字右边就是“成”字。这个意思的“成”字,郭沫若认为读去声qì时,属月支国姓,月支国人住的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故属土。然而此处应为平声chēng,房屋之意,自然属金。

3. 周代为宗庙建屋,庙堂之高可谓金碧辉煌,《大戴礼记·夏小正》:“祭日在川上,祀日于庙。”何如?日坛即是拜太阳之神的地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