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五行属什么?
子姓,姬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排行老二,故称“孔子” 孔子的祖先本是商纣王手下大臣,封地在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称为宋国公族。周灭商后,宋国公族中的一支随周武王伐纣有功,被赐封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国号为宋。 殷商时代,子姓是最尊贵的姓氏之一;周代开始,天子一系姓姬,诸侯国君则姓姜、姬或嬴等;秦统一天下后,规定皇帝之姓为李。汉代以后,姓氏开始合一。唐末开始,中原汉人建立的门阀世族大多以“宗室”为姓。
宋朝以后,姓氏逐渐融合。至明初,朱元璋规定皇室姓朱,同时为了表示与“国姓”朱棣的区分,把自己一支的姓改为“朱”,把父亲一系的姓改为“洪”。但这一支仍然属于皇族,是正姓,而朱元璋原姓朱,其父辈一系原来姓徐,所以朱元璋即位后,他自己的姓恢复过来,而父亲辈的姓仍然沿袭,就形成了今天姓氏混合的用字习惯。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汉朝末年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在姓后面加一个“氏”字来称呼同一家族中的不同分支,这个氏就是姓的附属部分,相当于英文的surname,德语的Nachname或者荷兰语的achternaam。这种称呼到后来也传入了日本和韩语。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 当然,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南方人口的密集,人们开始在名字里用“姓”“名”“字号”之外加上“乡里”“职业”等内容了——这些内容在古代也是有的,但一般只用于小说杂剧之类的文学创作,这时候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名字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