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什么五行?

盖韵漫盖韵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脾”这个器官在五行中属土,这个认识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两段文字: 一是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央生湿,湿生脾……在脏为脾……” 二是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气为汗;食气入胃,热气归于肺,熏肤、充毛、泽毛……食气入胃,津液各走其道,化为血气。故气有余,则泻(通“泄”)其经;血有余,则溢(通“溢”)其络。” 从上述文字可以归结出这样几个观点: 一、脾位于中央,为土,与自然界土的性质相应。

二、脾胃相互关联,气血赖脾胃运化而生。

三、脾胃之气相通,病症可互相影响。 四、脾有病,通常影响其它脏腑。 五、治脾之病要调理其它相关脏腑。

因此古人就根据这些理论把脾脏和中央土地相类比,称它为“土府”或“脾土”,并说它是“五脏之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等。 实际上,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上虽然仍然保留“脾土”“土府”的说法,但在论述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却已多用“脾”字代替了“脾土”“土府”。

这是因为,用现代科学眼光来看待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后,人们发现作为人体重要脏器之一,脾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它在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生成气血供应全身等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土”的特性所能包含的内容。如果只认“脾土”,就会使人们对脾的认识停留在低层次上。 用“脾”来指代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整体功能,显然是更符合现代科学的术语。但是,在表述中医药学对于疾病防治的经验时,这种表述方法又带来新的问题——难以与其他学科交流共识。中西医临床医生在讨论病情时常会混用“脾”与“脾土”“土府”等概念,而这类名词在中医学文献中又普遍存在,这样,原本相对清晰的医学语言就变得模糊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