郷五行属什么?
乡,形声字。从土,响声。本义是田野,原野。 由土、音组成的形声结构“鄉”。(《说文》) “鄕”“向”同源。《集韵·阳韵》:“鄕,俗作向。”《玉篇·向部》:“鄕,向古作鄕。”
周代称乡为“乡甸”,战国时或称“乡射”——取一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代表参加乡里的宴会并举行射箭比赛之义——汉代以降,才单称为“乡”。 (段玉裁) 《周礼·地官·大司徒》:“十坊曰鄕。”“鄕”的本义就是野外、郊外。“鄕里”即乡间、乡下。 《论语·雍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山”在地理上通常指郊外。如《孟子·滕文公下》:“水泉深者,山之高。”这里的“水”、“山”都作动词用——“高”和“深”都是描述“水”和“山”的样子。《礼记·檀弓下》:“送尸,还殡;而作主,举杖曰:‘出矣!’”“还”、“举”皆言“行”,“行”亦动词。所以“还殡”可以解释成将灵柩送回墓地。同样,“水泉深者,山之高”也可以解释成:泉水深的地方,山脉就高大雄伟。
除“土”之外,“山”也是重要构词元素之一。如“登山”、“上山”、“入山”、“走山”等。 “乡”还是姓氏用字。唐人小说中就有《补遗录》载李林甫与杨国忠竞筑私第,其址甚广,“凡三百六十区,谓之‘百子堂’”。其中有一姓“乡”的门房。 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记载了一个事:“余在贵州,见有姓乡者四世同堂,共居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