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字几画五行?
《康熙字典》中“献”字为9画,五行属木 清 陈廷炜撰.【康熙字典】[1]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395 页上中栏 P396 页下中栏 【字源】 甲骨文、金文和钟鼎文中的“献”字都是象形文字,像人举着一束草或一束帛向上供奉的样子。小篆的“献”字将束帛换成了“又”,因为古人用右手干活,所以用“又”表示“献”的意思。到了楷书阶段,“献”字基本定型,一直沿用至今。而“獻”则是在“献”的基础上改变字形得来的,含义也由此引入到祭祀领域。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献,祀献也。从献省。”也就是说“献”本指祭祀,“獻”是“献”的繁体字。清代学者严可均撰写的【广韵】[2] 中也说:“献,《说文》作’賢’,云’祭也’;…‘獻’,‘賢’之俗字。”“賢”即“贤”,也是“献”的古文写法之一。
东汉著名经学家王肃在注释《礼记•曲礼上》“凡祭祀,必谨其先,洁其席,恭其衣服,端其容仪”时直接说“敬其衣冠,然后斋戒”。这里的“衣冠”就是“服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穿衣服”。可见,“穿衣”这个动作在古代是作为“祭祀”的前奏出现的。这也与“献”的字形演化过程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