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属于什么五行?
战国时,张仪向秦惠文王献上连横之策,主张秦国攻打各国应当逐个击破,不要合纵。 所谓“连横”就是一国和另一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第三个国家;而“合纵”则是各国共同对付其中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形成众击弱之势。 张仪的连横战略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的实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魏国是最强的,战车三百辆,精兵三十万;其次就是秦国,再其次是齐、楚。其他小国就更不用说了。
这时候合纵自然很难实现,因为谁都知道,跟最强的那几个国家的任何两个国家结盟都不是好事,因为万一其中一个强大了,另一个就会被削弱。但是,这种合纵是松散的,各个联盟内部是有不平等的。实力强的在中间地位较高。 而到了战国时期中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魏惠王死后,魏国开始衰落;二是赵武灵王开始推行胡服骑射,国力大增;三是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迅猛增强。 三股新鲜的势力正在形成,合纵的局面即将被打破。张仪连横之时,曾向秦国献计去攻打合纵的代表人物——楚怀王,说楚国地广人众,但是没有锐士,可以用费用讨伐之。结果秦惠文王没听他的,派张仪去骗楚怀王,说是要和他联合攻打齐国,但实际上了是在欺骗他。 其实张仪的话也有他的道理。随着魏国衰弱,齐国成为东方第一强国,而韩国、赵国又紧挨着燕国,对中原的领土都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楚国和燕国作为南北两个孤傲的国度,除了相互依偎之外,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后来就有了荆轲刺秦,有了苏代游说齐宣王与孟尝君,用“南绝楚、北断赵”的话,离间齐楚关系。
事实上,这两个大国关系的确没有更好。但是随着秦灭周,天下共主衰落,列国间斗争又起了微妙的变化。原来那些小国也开始有了野心,想从大国争霸中分一杯羹。这时候如果南北两大国仍然能继续紧密团结,对于其他野心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所以,我们看到,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楚怀王一心想跟强秦争锋,让秦国人吃了不少苦头;而赵孝成王也是一心想要干掉秦国,为父报仇。就连秦昭襄王自己都说,如果有楚军和赵军在,秦国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 所以说,合纵是符合历史的趋势的。只不过这个历史条件来得太晚,已经晚了两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