沋在五行属什么?

单博逸单博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沋”字,左右结构,左为“氵”,右为“由”。 《说文》注:“沋,水也。从水,由声。”“沋”字的金文作: 篆书作: 隶书作: 楷书作: 可见,“沋”字由“水”和“由”构成。 “由”的造字法属于会意。上部是“田”,下部是“走”,合成“由”字。 “田”表示种植庄稼的土地;“走”表示道路。合起来的意思是:在土地上铺上一条路(引申为道路)。本义是指用土铺路。《说文》注:“由,经也。”段玉裁注:“言其经纬行步之正。”“由”又指顺从、听从。《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朱熹集注:“由,从也……公冶长间令尹子文,言其为人,故曰‘三仕’者,言其进退无不由也。”

现在“由”字多用于短语中充当动词或介词。如由于、始于、源于等。 而“沋”这个字,是由“水”和“由”构成。那么“沋”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水中浮游的生物顺流而下。 东汉许慎著《说文》收录了“沋”字,并解其为“水也。”也就是指河流里的流水。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中载:“沋,鱼名。青色,有翼,似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水部•沋鱼》中则称:“沋鱼,即鲇鱼也……”认为“沋”就是“鲇”。“鮎”即是“黏”的古字,指的是像泥鳅一样软体的鱼。而“沋”字在古代文献资料里也经常用来指称这种鱼。如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就提到:“缹(音fòu)鰋鲤鱼……”唐朝韦巨源《食谱•脯醢》中有:“鳆鲫……切细,和蒸鱼酱煮食。”这些记载中的“鰋”和“鳆”,指的就是今天的鲇鱼。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鰋”字,解释为:一种生活在江河里的鱼类,身体延长,尾部侧扁。腹部白色,身体其它部分青色。无鳞片或者只有少量的鳞片。头大,嘴大,牙齿锋利。腹部的皮可以揭起来遮住肛门。

“鰋”的字形演变如下: 可见,“鰋”字在金文中像一个“延”字;在小篆中像两只手呈“八字形”张开;到隶书变成了两个“人”字形;最后到了楷书,字形固定下来。 现在“鰋”常做鱼肉的名称,而“沋”则是比较少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