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几画五行属什么?

战家桐战家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瑶(yáo)姓源于姬姓,为周成王胞弟唐叔虞的后裔。西周初年,武王封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由于晋国早期都城在唐,于是将国号改作“晋”。到了春秋时期,晋侯宗庙中的神主被迁至新建成的京师绛(亦称翼城),故又称“晋阳”或“太原”。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候国灭亡。此后,史书多以“晋阳”指代晋地,并以其代指赵国,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以晋阳会武安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山西郡,治所在晋阳,属太原府。汉承秦制,晋阳依然是太原郡郡治和山西郡郡治。西汉初期,汉武帝刘彻母亲的王族身份得到确认,被封为昭灵夫人并奉祀于晋阳,这里成为帝太后(即皇太后)的祖陵之地。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因“太原”与“太乙”(星宿名)音近,易“太”为“太乙”作为政区用字。从此,“太乙”就成了太原的专用别称。后来,北齐又在这块土地设永业府,隋朝改为太原府。后世常把“太原”连文使用。 唐代时,为避李虎之讳(李虎是开国皇帝李渊的高祖父),将“太原府”改称为“北京府”。宋代沿袭唐制,依然称“太原府”;金灭北宋后,将府治迁移到平川,改名为“汾州”。元朝时,废府为州,隶属于河中府。明代恢复太原府名称,清朝沿用明制,继续称太原府。民国时期,废除府制,始称太原市。 关于“瑶”字的字形来源,清人段玉裁认为:“‘尧’或作‘遥’,今则作‘瑶’。……《说文》曰:‘瑶,琴石’。”“琴石”之名,取意于“瑶”字本义为瑟上饰物。东汉许慎认为“瑶”从“王”从“高”,表示美石之上镶嵌玉器之意。南朝梁代学者萧绮则进一步提出,“瑶”字上的两个“王”字像两颗宝石的形状,中间的“高”字像一个梳妆台,整个字的意思是把一颗宝石置于一个梳妆台上欣赏。这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出处,却都承认“瑶”的字形与玉石有关。

“瑶”字在金文的偏旁写法与甲骨文类似,均像一尊玉饰置于高高的座位前。小篆则将金文的“高”换成了“玉”字,并且左右两侧各加一点,用以表示“座”旁之“玉”的侧影。至今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都有“王”字旁或者“玉”字边,说明这类字都与玉石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