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妤五行属什么?

谢珩谢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洛”姓,出自姬姓,是周朝国君周平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郑国的故地而得姓。周平王时,郑武公辅佐王室,立有大功,平王把原郑国的地方赐给郑武公,武公在此地建立起新的国家,国君以郑为氏。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其公族子孙四处逃亡,其中一支来到河北地区,改姓洛。《广韵》记载:“汉有洛恭。”

关于“妤”字五行,《姓氏考略》中解释的颇为详细:“汉代宫妾之称;后亦以为官名。”——也就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妤”是一种称谓,而不是姓氏。那为什么很多姓氏书上都将“洛妤”列入其中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汉武帝时期,建章宫起火,汉昭帝的皇后霍成君的妹妹霍光之女霍嫖姚由于长得漂亮,并被当作舞伎在昭帝面前表演舞蹈而被封为婕妤的缘故。此后,“婕妤”便成为帝王妃子之称。 到了东汉,明帝的马皇后就是由婕妤晋升而来。“婕妤”最初确实是作为最高等级妃子的称呼。

那么,既然“婕妤”曾经是被称作“妃”的女人们统称,而《汉书·外戚传》中却明确记载“孝惠皇帝即位数岁……赵幽王子女子主,上曰:‘朕甚薄赵太子,不及赵幽王美人》’,可见这个时期的“婕妤”和“美人的‘美’其实是一类字,都代表的是对女性容貌的夸赞之意;而且也说明一点,这种级别高贵的妃子是可以拥有自己独立名字的。所以从字义上看,“婕妤”的“婕”字带有明显赞美之意——这跟“宓妃”“娥皇”等姓氏用字是一个路数。

综上来看,将“洛妤”列入五行相宜的姓氏之中似乎毫无瑕疵。但若深究起来,问题也就来了——“雒”“洛”二字古音虽相近,但却并非通假字。而且,在古代中国,虽然“尊卑有别、位序有序”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讲究,但在姓氏文化中,却是“贵者惟上,贱者唯下”,也就是说贵族士大夫阶层起的名字往往比较“俗气”——你看“孔丘”“欧阳”“司马”“诸葛”“尉迟”等等。反倒是平民百姓之名多有清雅者,如“叶清”“吴水”“李花”“郭待诏”“王七郎”等等,不胜枚举。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将一个带有明显褒扬意味的美称列为姓氏之一,是不是显得有些奇怪了些? 注:文中引文出处的版本见于《汉书·卷二十五·志第二十五》和晋代张华的《博物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