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字五行属于什么?

连皎斓连皎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释“碧”字,“碧,石之青颜色者”;段玉裁注云:“凡物云碧,皆指其青绿色而言……”这里所说的“石之青颜色者”指的是矿物学上的“青蓝色系列”,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蓝宝石”或“蓝晶”(Lapis lazuli),这是一种含铬的硅酸盐晶体矿物。 古文字中的“碧”字,字形演变如下:

金文 > 秦篆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从古文字形态上看,“碧”字最早形如从玉的“芾”,《说文》中就有“芾,小荷叶也”的解释(参见上图)。这种写法一直延续到秦代,比如秦始皇印玺中就有这个字。

秦一统天下以后推行书同文,统一汉字,由大书法家李斯负责,将原来的篆书简化为隶书写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碧”字的隶书写法,而楷书的源头就是隶书。在隶书流行时期,“碧”字又有一种别体字形是“珎”。

今天来看,“碧”字各种字体的字形已经非常统一了,但是,如果仔细区分的话,可以发现在字形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繁体字“碧”字左边“王”旁,有一撇(一短竖),而简体字没有;而在“碧”字右边“章”部的笔画,繁体字有四画,而简体字只有两画。 这些细微的差异来源于字形演化过程中的“笔误”,或者说是一种“俗体”,因为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来自于隶书。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这种“俗体”现象大概发生在唐朝或者宋朝时期。也就是说,在现在人眼中看上去十分整齐统一的“碧”字,其实是由正俗两种字形演化而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繁体字左边的“王”旁要刻意写成“辶”呢?其实这里面是个错别字!本来应该是“辵”,由于古人书写时不注意,常常会把“辵”字省略,于是就成了“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