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年五行属什么?

鞠垚垚鞠垚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百度百科上关于“癸未”的表述,复制过来的 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是第31个。前一个干支是壬午,后一个干支是甲申。

干支纪年中,癸未年就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腊月);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乙丑日(农历十二月三十),也就是所谓的“腊月晦”。

而公历每年1月1日——2月3日为甲子月,公历2月4日——3月5日为乙丑月……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在旧历中,一年最后一个月份最后一天那天对应的“天干地支”叫“癸未”,而农历年后新的正月第一个月“天干地支”为“辛亥”“辛卯”……这个“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方法。

那么有人会问了,为什么阳历、农历、干支历这三种时间体系相互对应的时候,有的年份没有立春呢?比如1978年农历是戊午年,但公元纪年是1979年呢!这个时候就存在“干支失替”的现象了,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为了叙述方便,先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节令”一个是“节气”。

“节令”就是每个立春节气开始的时间,而“节气”是指“二十四节气”。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在古代农业生产主要根据节令和节气来决定耕种和收获,所以古人把“节令”和“节气”相结合用来推算农事,并以此作为重要的生活指南。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制定出来的,与“节令”“节气”无关。 而我国的农历则是将“节令”和“节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节令节气”说。 但人们日常生活往往只用阳历或农历,因此造成了“干支失替”现象。

有人又要问了,什么是“干支失替”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某人生于公历1978年10月6日,查万年历可知该年为农历戊午年九月十四。又知公历10月6日是庚辰日,那么该日的“节令”和“节气”是什么? 答案是——寒露,霜降。而该日的“干支”则是“庚戌庚辰庚寅”。注意这里的“庚寅”干支为当日干支,而不是下一干支。因为当天是寒露不是立春。而下一个节气霜降是在10月23日,即庚辰日之后的第6个庚寅日,并非次日。这就是“干支失替”的现象。(当然,这个例子说的只是一天的“干支”,更复杂的多天情况的“干支”需要复杂的计算,这里不再赘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