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五行属木吗?

堵春采堵春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五行学》里,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划分为五类,即金、水、木、火、土。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物质,被称之为“五行元素”;或者说是指具有润泽、生长、化育、收引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金:指的是坚硬、脆嫩的东西。 木:指的就是草木一类,有生长的意思。 水:包括冰、霜、雨、露、雾、雪、溪流、海洋等等,具有滋润性的含义。 火:代表炽热、光明之物,具有向上的意义。 土:包括大地、石块、沙粒、植物种子等等,具有承载、生化、受盛之义。 当然,这是《五行学》中的定义。而我们平时所讲的五行,多指后天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颜色、性格和物质属性,并由此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1.金主义 在古代,人们用“五音”来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而“五音”又分别对应着今天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其中,“金”对应的是“商”这一音阶,其性质偏于肃杀,因此古书上经常用“商金”来形容秋天万物凋零之景象,又用“金燥”形容人的脾气暴躁如烈焰燃烧。 今天,我们依然能用中医里面的“五行”,来解释外界因素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金”代表着凉、干;如果气候过于寒凉干燥(金过重),人体就容易生病。

2.木主仁 在中医理论中,“木”有着充分的活性,它能生火,也能助湿。所以,一旦人体内阴阳失衡,出现肝火上亢或肝阳上亢之时,人就会情绪失控,或者容易烦躁、易怒,或者偏头痛、头晕、口苦口干。此时,应该多吃一些性味酸平、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西瓜。 因为,“木”的特性是生发,而“夏三月”正是属于阳气旺盛、草木蓬勃生长的季节。所以在夏季多吃些西瓜,有助于平衡体内的阴阳,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 3.水生木 《黄帝内经》里有云:“春冬养生,常欲独卧,闭目转视,左右各一次,然后徐行。”意思是说,春季和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持心境的平静,不要过度激动或大喜大悲。因为,“惊”容易导致肝气失调,“悲”则伤肺。

4.火向炎 由于“火”是具有向上性质的,在人体之中,它主要指向人体的上部,比如心与小肠属火,“火气”最容易上壅头部。从外形上看,心脏和小肠像倒立的锥子,它的末端正好指向人的咽喉部位(心经由此穴过)。所以,古人认为心主血脉,与络脉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在西医里面,静脉血是通过心房开始,通过冠状动脉进入细胞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火太盛,往往会导致心烦意乱、失眠盗汗、小便赤黄甚至疼痛。 如果你的肝火太盛,可用一些降火的中药来调理,如牡丹皮、大黄、连翘、金银花等等。也可以用苦瓜、苦菜、杏仁、枇杷叶等药食兼用的食物来泻火。

5.土载物 脾位于腹中,属中央,与土的颜色相同。古人认为,脾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运化和统摄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去。所以,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中医看来,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也就是新陈代谢的意思。这个过程与土壤一样,把人体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进行物理化学转化,最后形成人体的精、气、血、津液,从而供养全身,发挥濡养作用。 【延伸阅读】中国历代的五行学说 先秦时期的道家,就已经十分推崇五行学说。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归为五大类别,这就是金、木、水、火、土;同时,这五行又可以生成新的五行,也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于是,他们在修炼的时候就把自己比附成金、木、水、火、土中的某一种物质,然后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道家之后,五行又进入了医家的视线。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就在他的著作《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在论述疾病的原因时,就采用了阴阳、五行的观点,并将外感热病分为风邪、寒邪两大类,而内伤杂病则归属到五行之中。他说,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只有阴阳调和,身体才能健康。而如果因外界环境或是情志等因素,导致阴阳失去调和,人就很容易患病了。

在张仲景之后,隋唐时期的中医大家孙思邈,也在自己的中医典籍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阴阳与五行。他说,懂得阴阳,就可以算出疾病的征兆;掌握五行,就能知道病因了。只要阴阳、五行协调,人不就可以少生病、不得病了吗? 到了宋代,宋慈在总结了前朝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将阴阳、五行纳入法医学领域,专门写了《洗冤集录·辩证》一章来说明如何运用阴阳、五行来推理判断命案的被害者身上是否留有余痕。也就是说,当时的阴阳、五行已经运用到法医鉴定中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